近日有网友在某论坛发网贴称,当天在泰山举行的国际登山节上,一名男子穿着印有“大日本帝国海军”字样的T恤衫,随后该男子被现场民众包围,更有人愤怒地将其T恤扒掉。有图有真相,T恤衫上刺激国人情感的军旗和字样,围观群众的愤怒表情,以及“扒衣”的动作,在近乎直播下似乎完成了一次群众教训“汉奸”的爱国壮举。高潮在一个“扒”字,网上网下情绪一起达到了高潮。 事关日本话题,在中国总能成功地把公众的情绪挑逗起来,变成一场消费爱国情感和狂喷口水的公共事件,形成情绪激烈和激昂的网上爱国运动。很多网友对那个穿着旭日旗T恤的人充满愤怒,围观者扒衣行为获得一片叫好,“我在现场我也会扒他衣服”的愤慨充斥于网上,“不转就不是中国人”、“不愤怒就不是中国人”之类的声音慷慨激昂。 说实话,在网上看到这张图片后,我也很想跟着一起愤怒,但看来看去,实在愤怒不起来。并非因为我不爱国不恨日本军国主义,不是因为遗忘和背叛了历史,对挑逗国人情感的丑陋行为变得麻木不仁。爱国是本能,历史记忆无法抹去,我当然也很厌恶和痛恨“旭日旗T恤”及其后的侵略幽灵。但如果意识到这就是一出恶意炒作吸引公众眼球闹剧,你还会那么无比愤怒吗?如果意识到他这样做就是为了激起你的愤怒并且消费你的愤怒,你还会那么慷慨激昂吗?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只是一场无聊炒作的炮灰,你还会抵制不住你高贵的愤怒吗? 对这种丑陋的行为可以很多种表达厌恶的表情,可以“无视”,可以“不屑”,可以“鄙视”,不一定非得作出愤怒的姿态才叫爱国。所以对“旭日旗T恤”愤怒不起来,没有加入一场网上网下的愤怒大合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国情感可能被炒作所消费的警惕和反抗。 看到网上关于这起事件的图片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怀疑这是一场炒作。在一场景点冠名的国际登山节上,发生了这场冲突。所有关于此事的现场照片都源于一个叫“泰山摄影学校”的微博,照片右上角都打着这个学校的水印。还有关于对此人的各种描述: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小在日本长大、在日本就是这样穿、在其他地方穿都没问题等等,都不合常识和逻辑。从发生的时间地点、照片拍摄的角度以及照片传播的路径,不得不怀疑其后可能的炒作因素。 如果人们不健忘的话,对秦火火、立二拆四、郭美美之类网络红人的起底中,见多了这种借丑闻和争议事件营销的噱头。知道横店抗日剧看多了的网友一看到“日本”这个词就容易亢奋,知道“大日本帝国海军”这样的符号必然会挑起仇恨感,知道扒衣这样的动作必然会掀起爱国高潮。这样涉日话题,炒一次火一次,屡试不爽。而且这人还在后背上印上了自由女神的图像,表演意味就更浓了。 这样的场合穿这样的服装,明显就是挑事儿来的,以极端的标签和行为挑逗中国人的爱国情感。穿这种T恤的人一定知道,这种符号必定能引起围观和激起愤怒。他真的是想通过这种行为表达什么价值观吗?想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想向中国人示威,想与日本右翼遥相呼应,想美化当年的侵略事实?笑话,太高估了这种小丑行为的象征意义,无非就是像凤姐、干露露那些网络红人那样,以夸张的姿态和挑战道德底线的言行,去设置公众议题和吸引眼球罢了。事实也是如此,他成功地制造了议题、吸引了全民关注并消费了人们的愤怒。 对一种明显是想消费国人愤怒的脑残行为,比愤怒更有力的方式是鄙视它,以无视表达最彻底的鄙视。并不是愤怒就代表着血性,当愤怒和血性被人当成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消费品时,就大大贬值了。当郭美美利用人们的愤怒提高了自己的卖身价,秦火火利用人们的愤怒赚了很多炒作费,手撕鬼子的脑残抗日剧和以“用一场战争洗刷历史耻辱”作头条的商业民族主义消费了无数本来应该很高贵的情感,我们应该学会对那些挑逗你愤怒感的东西有一点儿戒备感了,不要把自己的愤怒感当成别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应召情绪”。 对于各种军国主义符号,中国社会早已形成了共识,就像纳粹符号在西方国家成为过街之鼠一样,应该在道德和法律上进行禁止,这没什么好争议的。不必将对待这种疑似炒作行为的态度当成检验国人爱国程度的试纸,当有人想把国人的这种爱国情感当成商品去消费时,冷眼旁观拒绝被消费,也是一种态度。这不是故作高贵冷艳,而是对爱国情感的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