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29日,“2014城镇化中国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机构以及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内外的30多位专家齐聚重庆,为中国城镇化建设出谋划策。 多位专家学者指出,运用市场的力量,引入产业投资,更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之举,而土地财政带来的间接税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土地财政:上海成功伦敦失败 土地财政成了这次研讨会热议的主题之一,土地财政是否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抬高房价和赶农民进城的推手呢?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黄莉认为,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之举,也可以说是明智之举。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土地财政带来的间接税收,促进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型,并使上海的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优势。 上海在1994年前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中央,地方政府并无任何财政负担,但自1994年后,上海来自中央的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导致财政收支入不敷出,上海市政府只好寻求土地财政这个开源方法带来额外的财政收入。 1994年到2014年,上海市政府除了获得转让土地带来的直接收入之外,更注重土地转让带来的间接税收收入——如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行业等商业税收。正是由于间接税收的强大动力推动上海市政府积极引入外资以保持长期间接税收的财政收入,并极大减少了对土地转让直接收入的依赖。 上海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促进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型,使上海的制造业逐步分散到周边地区甚至邻近的城市,上海则成了提供科学技术金融等的服务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 尽管上海的土地财政导致上海的可耕地面积减少,上海每年的城区也在不断往外延伸,但上海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福利大为改善,生态环境也保护得比较好,如绿地面积增加和流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对于黄莉的观点,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Stephan也认为,土地财政不仅出现在中国,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英国伦敦的房价最近也在上升,这是市场乐见的表现,政府也希望在其中获取更多收入。因此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推行‘HelptoBuy’政策,试图帮助购房者并刺激消费,毫无疑问,政府可以在其中获得额外的一笔财政收入。但我认为这个政策是失败的,它只能让更多的年轻人逃离伦敦或选择廉价的公租房。” “对于黄莉教授的观点,我认为土地财政的关键在于提高间接税收带来的收入。中国的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推进城镇化,也可以向上海学习,或许一些中小城市不能像上海那样吸引大量的人才和优质的公司,但同样可以形成小规模化的产业如发展旅游业或地方的中小型企业,一样可以形成‘小上海’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Stephan教授进一步补充道。 城镇化:导入产业减少差距 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刘卫东提出,他在调研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愿意被城镇化。这部分农民更乐意留守在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土地上,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迥异的户籍制度和文化隔阂。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Stephan也同样表示,不是所有村民都愿意被城镇化。他们宁愿自己承担在农村生活面临的低收入风险,而不愿意承受城镇化中可能遭遇土地赔偿金不足的风险。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很多农民喜欢自己做一些小生意,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城市,而且迫切希望保留自己的耕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为此提出建议,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城市里如果有成熟的产业支撑,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口,那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会转移到城市,这样的人口流动才会有意义。 “但人口往哪里流则是市场行为,这不是任何人或机构能够控制的。” “不要把城镇化当作抓手,其实它是经济发展和升级而自然形成的结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把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就会带动人的常态化流动,也就不必担忧城镇化人口多或少的问题了。”李善同补充道。 问及如何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好的条件时,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Hussain斩钉截铁地说:“让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补贴条件。” 欧盟咨询委员会亚洲地区研究员Michel也赞同Hussain的这一建议,他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所有的法国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土地补贴标准和其他福利条件,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Bina教授称,她的研究团队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葡萄牙、中国等国家的8个城市研究发现,城镇化的进程都面临着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问题。“不管城镇化能否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是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平等在改善社会福利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公租房:需持续关注收支平衡 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刘卫东简明扼要地表示,城镇化发展中要处理好人、钱、土地的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改革则是户籍、税收、房屋。 “土地财政被称作高房价背后的推手,而公租房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目前高房价的困局,例如重庆的房价一直在各大城市中保持合理的范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作为保障性住房的试点城市之一,自2010年起便开始建设公租房的措施。”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FeuchWang与他的研究团队指出,重庆公租房面临的两大问题亟须解决:首先是如何解决政府用于建设公租房所借的贷款;其次是如何保障公租房的运行和维修费用,使大众受益于这个普惠政策。 FeuchWang指出,公租房的土建费用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计划,这部分贷款的利息来自房屋租金,而贷款本金则由出售社区周围的商业配套的收入和居民住满5年后购买公寓的资金来偿还。 “但居民用来购买公寓的资金可能并不足以偿还贷款的本金,也许有一部分居民不愿购买这些公租房,并把它们退回给政府,所以政府仍要持续关注公租房收支情况,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沈建发告诉记者,“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重庆可借鉴香港公共屋村的经验,香港在地铁沿线的站点附近开设多条小巴路线,供本地居民直达各个公共屋村,方便转乘、保证效率”。 “同时,香港为公共屋村设计了完善的、多层次的交通系统,将公共交通网络通达、延展到每一个居住区。由于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因此,多数租房居民的日常交通成本并不高。”沈建发教授进一步说道。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张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