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养老金分为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公共养老金也称“联邦养老金”,即前文中提及的基本养老金。2012年,联邦养老金的保障对象为5600多万人,覆盖了90%的工薪一族退休者。美国的联邦养老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同时还对没达到退休年龄的伤残者和没有收入的遗属发放,这部分对象要占1/4。所以,也称为“老(年)、残(疾)、遗(属)保险”。2012年,美国的联邦养老金领取者的人均收入为每月1082美元,全年约1.3万美元;约占美国老年人退休后平均收入的40%;有22%的退休者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联邦养老金。顺便说一句,说“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似乎完全没有道理。 在美国,除了联邦养老金,还有私人养老金。有资料表明: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美国的养老金总资产达20.8万亿美元。其中,私人养老金,包括“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即401K计划),共计有资产18.2万亿美元,占养老金总资产的87.5%,美国联邦养老金的结余部分,其保值增值也是只能买美国国债。所以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其实是私人养老金。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滚存结余,是公私不分的,本质上属于政府基金。即使个人账户的“空账”做实了,如前所述,其性质也不曾变化,仍然是没有个人产权的。所以,如报道中所说,“每当有人提议养老金进入股市,总会被公众质疑”。道理很简单,这不仅是因为这笔“活命钱”不能赔,而是当一支“国家队”进入股市,数以千万计的散户们还怎么玩?反过来,散户们都不玩了,养老保险基金又到哪里挣钱去? 因此,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这也许是大多数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学者的共识。同时,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分为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这也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新制度应该参照国际惯例,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相当于上述美国的联邦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财政补贴”,现收现付,以保障参保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全国人民不分身份、职业,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资格缴费参保,个人缴费与企业无关;企业分担的部分,则由国家以纳税的方式直接向企业收缴。这一层面是讲公平的,从国家领导人到偏僻山村的老农民,待遇应该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基本生活需求是可以定量的,可以按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来计算,然后区分地区差别,再按物价指数逐年调整。 补充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备积累,产权明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愿参加。这一层面与效率挂钩,多交多得。由政府立法监督,但由市场运作。政府指定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运营,用人单位按职工的意愿选择承保机构,签订协议,并允许退出和重新选择。 如果要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做起来,应该寄希望于市场化或准市场化(国家财政担保)运作的补充养老保险。靠现行制度的养老金结余部分(包括做实个人账户的资金),是难以做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这就是因为其“政府基金”身份的特殊性。 4.退休年龄一定要推迟吗? 最后,又要回到一年来已经说的唇干舌燥的“推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上。此前在两会上,有人社部的领导就曾表示:“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这个“大势所趋”,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人社部已经下决心,延迟退休早晚要付诸实施。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不然,用不着翻来覆去地唠叨这个。如果政府不顾自己的公信力,一定要这样干,恐怕谁也无力阻挡,这是当代中国的现实。 第二种理解,延迟退休是国际趋势。但这样说可能并不准确,其实至多只能说是发达国家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似乎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而中国目前好像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情况是:到老龄化最高峰,中国可能有4亿老人。但那时,中国还有8亿劳动力——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劳动群体!如果只在一个纯粹的保险框架里,光考虑收多少、发多少,现在的赡养比是4∶1,到老龄化高峰时候是2∶1,那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社会保险和保险不是一回事。社会保险强调的是三方投资,如前所述,除了个人缴费、单位缴费以外,还有国家财政托底。所以,归根结底,养老的问题并不是收多少、发多少的问题,而是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中国社会能够创造多少财富。就是到了老龄化高峰时,届时的8亿劳动力能够创造多少财富,这里蕴含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第二个条件是,中国社会会怎样分配这些财富。 至于中国国情跟发达国家不一样,理由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只说一条:在发达国家,如果说要延迟到65岁退休,那么大部分劳动者是可以干到65岁的。因为有与此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保障。譬如日本最近颁布了修订后的《高龄者就业安定法》,规定企业有义务让员工工作到65岁。在发达国家,还有强大的工会组织进行监督,即使一个企业不景气要裁人,但顺序是先裁新进来的人,要尽量保证老员工的权利。所以,对员工来讲,在一个公司干得越长,就越有保障。如果中国也能做到这一点,相信也没有人会反对延退。 但是,在中国,男的到50岁,女的到40岁,单位就不想继续聘用了,加上利益攸关的地方政府共同合谋,所以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1岁。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都不能执行,再推迟管用吗?另外,对于占劳动者总数70%的蓝领工人,到这样的年龄段更有可能面临失业,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就业困难期”。一旦失业,收入没有了,或者仅仅是靠非正规就业勉强维持生活,但养老保险费还得继续缴纳。 如果延迟到65岁,那么这个“就业困难期”可能延长到15—20年。一个人一生有几个15—20年?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一年才为养老保险基金节约200亿元——多收40亿元,少发160亿元。200亿元,即使与2011年的政府补贴2272亿元相比,也不过是个零头。为此而让70%的劳动者都面临15—20年窘迫的生活境遇,即使只从政治上考虑,值得吗? 柔性退休是可以接受的。但所谓柔性退休,前提是双向选择。到了退休年龄,单位仍然需要,而劳动者也愿意继续干,双方“情投意合”,这才能“柔”下来。双向选择的柔性退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值得推广。但是,要强调的是:能够符合条件让双方“情投意合”的人才毕竟是少数,这对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还想多说一句,老龄化,尤其是中国的老龄化,现在被妖魔化了。甚至有学者放言: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最大的社会问题。窃以为这个判断不对:发达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失业的原因是资本出逃,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以致就业机会锐减。所以,近年来,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日本也好,其国内政策的首要目标都是就业。另外,就是玩金融玩得过火了,金融业最后成了“现代老鼠会”,于是就造成了世界金融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