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偶然谈论起诗歌,他曾经是我的室友,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也写过诗歌,当谈到现代诗歌押韵时,这位朋友说到,“没有押韵的诗歌,我不看。”从他的表情里我能够看得出,他对于无韵诗歌的轻蔑,潜意识里是在说,没有押韵的诗歌还叫诗歌吗?这句话一直映刻在我的脑海里。对于我这样一个坚持下来的诗歌作者,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也引起我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的发展始终注重韵律,没有把它丢弃。直到新诗的出现,我们才看到韵律的断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新诗的发展,是在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里诞生的,从封建帝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社会阶段,新文化运动似乎要与腐朽的旧文化彻底割裂,才能从根本上与所谓旧社会决裂。无疑,那是一个风云突变的年代,也是一个开启新纪元的年代,与旧文化的决裂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文化是一种血脉相连的传递,特别是诗歌,有着她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并不是随着政治运动而有所根本上的改变。可以说,文化一直以来有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自由发展空间。 现实是这样的,新诗创作业已形成一个趋势,就是自由表达。这样的创作态度,有着它作为诗歌赖以生存的优势,极低的创作门槛,自由创作的文风。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诗意的种子,这粒种子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发芽,高兴的时候、思念的时候、感动的时候,心血来潮,也会写上一篇诗歌。所以,创作的随意性为新诗的存活和滋生聚积了深厚而广阔的土壤。然而,创作的宽泛性,也必然有着致命的缺点和局限性,阻断了向上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感染力。我们知道歌曲有着旋律和节拍,如果一个连乐谱都不识的歌者,如何能够把每一个音符唱到位呢?同样诗歌也是这样的,作为诗性的一个部分,韵律对于诗歌而言,只能是一个翅膀,插上翅膀才能飞得更远,有更大的作为。而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折断的翅膀。如果仅仅以为把文字隔行来写,这样的一段文字称作为诗歌,未免太肤浅了吧?还有就是诗歌创作的相对付出成本太低。为什么长篇小说难写?起码它还有字数的要求,没有十万字那叫长篇吗?是的,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诗歌就不同了,因为诗歌对于字数没有要求,长的叫长诗,短的叫短诗,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随随便便在键盘上敲击几下,或许一首诗歌就这样诞生了!但这样的创作态度能够衍生出多少优秀作品呢? 现代诗歌沿着一个向上的方向发展,我们从一些文学网站里可以看到,有不少诗歌作者正在有意识地使用着韵律,近年来古体诗词的复兴,也让我们窥见到这样一丝的信息,韵律作为诗性的基本特征,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大多数诗歌的创作,都是摈弃韵律这个特征的,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初学者。我想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应该来自于文化的延续性,因为接触和看到的新诗是这样,以为新诗的创作也是这样,根本没有韵律这样的概念存在,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也没有使用押韵的意识。作为我自己来讲,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对于新诗的狂热,每每捕捉到一个灵感,便是要把她急于表到出来,至于采取什么形式,没有太多的思考,都是沿着自己心中的诗意表达出来。写了这么多年诗歌,我有时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感到吃惊,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词,都应该有着标准。出于对于古典诗词的喜欢,我会写一些古典诗词,也会遭遇到退稿,理由是‘韵律还有待斟酌’,大意是说因为韵律的问题还不能成为一首标准的五绝,或者七绝。但新诗歌创作过程之中,还几乎没有遇到新诗退稿是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问题。造成这样的反差,归根结底还在于新诗没有一定的标准,到底什么样的才是一首新诗呢?这样的问题,有些纠结,仿佛说不清的。就是把当代的诗歌大家聚首在一起,我想争吵和争辩是再所难免的,而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自由表达,既然诗歌没有基本标准,好诗歌的标准从何谈起?以至于在网络之中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首诗歌在不同网站有不同的礼遇,同一首诗歌在同一个网站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事情,我碰到过,我想别人也碰到过,有时候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好诗歌了!但也的的确确,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之下,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但我认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形式,她应该延续这样一个历史规律,螺旋式发展,从无序的到有序,然后打乱秩序,从有序到无序,最终还是要从无序回归到有序的创作状态。而韵律作为诗性的一个神圣部分,应该逐渐回归她在诗意中的地位。 为新诗注上韵脚,必定需要反复打磨,无疑提高了创作门槛。为了这样的诗性,还要力求完美表达出诗意,需要很久的磨砺,就像是一把宝剑,良好的材质和千锤百炼都是必要的。正像唐诗、宋词,为什么有着无比的光芒?虽然有时,是以牺牲一部分表达的诗意为代价,但是作为诗歌的一个特性,韵律应该继承和发展的。所谓难于不难,费事或者不费事,还在于创作者的修为,就像一道门槛如果跨越出去,也就不存在什么难度。我以为新诗歌有意识的使用押韵,能够增强语言的表到效果,对于新诗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以诗歌《相信未来》为例: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食指先生在表达情感,或者创作这首诗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了押韵,例如第一段的‘台’、‘哀’、‘来’,以及段尾的“孔”、“讽”、“定”、“命”,这种押韵的使用,强诗歌的音乐性,使读者朗诵或咏唱时,朗朗上口,而且便于记忆。 我们的古典诗词其丰富的美学思想里,韵律的使用是其承载中国人思想情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魅力和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现代诗歌而言,继承和发扬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趣味和心理感受。因此,现代诗歌创作者有意识的使用押韵,定然会使作品出彩。如果诗歌摈弃所有的创作理念,或者由气使然,天马行空,固然有其创作的丰富空间,但我们可以从优秀的诗歌作品里看到,使用韵脚的好处和优势,为情感的充分表达以及读者的诵读和记忆都起到推波助澜之用。 2011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