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汎森: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2)

时间:2010-11-05 17:19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中国思想论坛 点击:
这也难怪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会说,英美留学生在戊戌前后这一场大规模引介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中几乎不扮演甚么角色,反倒是一群不通西洋语言文字者(主要指留日学生)担当最重要的角色,「日本每一新书出,

  
  这也难怪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会说,英美留学生在戊戌前后这一场大规模引介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中几乎不扮演甚么角色,反倒是一群不通西洋语言文字者(主要指留日学生)担当最重要的角色,「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辄数家,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所以他说:「坐此,为能力所限,而稗贩、破碎,笼统、肤浅,错误诸弊,皆不能免。」37梁启超用了这么多负面的话来形容他们从日本稗贩而来的西方知识,并不完全是客气之辞。关于当时留日学生「不通」的记载非常之多。郭沫若在《少年春秋》中描述的那位教世界地理的丁平子,用章太炎式文笔写讲义,一两个学期还没讲上两三千字。有一个学生在教师吸烟室中写了「丁平子不通」五字,闹出大风波,丁平子这样答辩38:
  
  我丁平子,三五少年也曾东渡,前年留学界闹取缔风潮,鄙人被选为四川留学生同乡会的总干事……,乃今竟蒙赐以最不名誉之不通二字。夫以大通而特通之日本,留学界犹称为通之又通的我丁平子,乃受本府中学的一通不通的学生称为不通呀,这在我从大通而特通的日本留学界犹称为通之又通的丁平子岂不是奇耻大辱吗?……。
  
  不管「通」或「不通」,留日学生的确在当时中国占有显著的地位。这种情形一直要到民国初年英美留学生取得思想文化上的优势后,才出现了所谓「镀金派」──英美留学生与「镀银派」──日本留学生的分别39。最后「镀金派」压倒了「镀银派」,成为思想文化界的骄子。
  
  注释
  
  1实藤惠秀:《日本文化の支那への影响》(东京:萤雪书院,1940)。
  
  2;30;31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2),页9、11、14;36-37;36-37。
  
  3大庭修:《江户时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书の研究》(大阪:关西大学出版部,1967);《舶载书目》(大阪: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72);《江户时代の中日秘话》(东京:东方书店,1980),页249-50。
  
  4大庭修:《江户时代の中日秘话》,页244-46。
  
  5市古宙三对日本的太平天国印象作了研究,见他的〈幕末日本人の太平天国に关する知识〉,收入《开国百年纪念明治文化史论集》(东京:干元社,1952),页453-95。市古发现,当时日本统治阶级是把太平之乱当作实验室般,避免日本百姓发起像太平天国那样的革命,以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秩序。也有人对高杉晋作的日记进行分析,发现高杉也是把太平天国之乱当成实验室来观察。
  
  6KamachiNoriko,ReforminChina:HuangTsun-hsienandJapanessModel(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1).
  
  7;8DonaldKeene,"TheSurvivalofChineseLiteraryTraditionintheMeijiEra",收入谭汝谦编:《中日文化交流》,册2(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85),页78;85。
  
  9;10DonaldKeene,"TheSino-JapaneseWarof1894-95andItsCulturalEffectsinJapan",inTraditionandModernizationinJapaneseCulture,ed.DonaldH.Shively(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1),121-74;137.
  
  11MariusJansen,"KonoeAtsumaro",inTheChineseandtheJapanese,ed.AkiraIriye(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0).
  
  12关于这一波留学运动,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的《中国人日本留学史》是一部概括面相当广泛的著作,它的修订版参考了将近四千种文献。此外,还有黄福庆的《清末日本留学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
  
  13DouglasReynolds,"TheGoldenDecadeForgotten:Japan-ChinaRelations1898-1907",inTheTransactionsoftheAsiaticSocietyofJapan,fourthseries,vol.2(1987),146.
  
  14佐藤三郎:〈历史学关系书支那译目录〉,《历史学研究》,第71期(1939年11月),页1116-21。
  
  15谭汝谦:《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16谭汝谦:〈近三百年来中日译书事业与文化〉,收入谭氏编:《中日文化交流》,册1,页223。这个数目字倒是与日本文部省在1903年向内阁提出要求大幅减少日文中汉字的使用量的时代趋势相符合。
  
  17唐宝林、林茂生:《陈独秀年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页41。
  
  18中村志行:〈中国文艺に及ぼせる日本文艺の影响〉,《台大文学》,第7卷第4期(1942年12月),页214-43;第7卷第6期(1943年4月),页362-84;第8卷第2期(1943年6月),页27-85;第8卷第5期(1944年11月),页42-111。
  
  19中村志行:〈〈新中国未来记〉考说──中国文艺に及ぼせる日本文艺の影响の一例〉,《天理大学学报》,第1卷第1期(1949年5月),页65-93。
  
  20黄得时:〈日本小说の中国语译〉,收入谭汝谦编:《中日文化交流》,册2,页111。
  
  21许常安:〈晚清「诗界革命」の用语について──にその特日本语的なもの〉,《斯文》,第44期(1966年1月),页19-30。
  
  22中村志行:〈晚清に于ける演剧改良运动〉,《天理大学学报》,第3卷第3期(1952年5月),页37-62;第4卷第1期(1952年7月),页51-78。
  
  23曲守约:《中古辞语考释》(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中古辞语考释续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
  
  24LucienFebvre,TheProblemofUnbeliefintheSixteenthCentury,theReligionofRabelais,trans.BeatriceGottlieb(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2),354-79.
  
  25郑孝胥曾抄录了这篇檄文,参见《郑孝胥日记》,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页1470。
  
  26;27;28;29转引自实藤惠秀着,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页213-14;223-14;217-19;201。
  
  32黄彰健:〈读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大陆杂志》,第40卷第1期,页1-11。
  
  33郑超麟:《黄遵宪与近代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8),第六章第九节。
  
  34傅斯年:〈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傅斯年全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页1225。
  
  35DouglasR.Reynolds,China,1898-1912:TheXinzhengRevolutionandJapan(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3).
  
  36它的渗透力量很广泛,并不局限在思想方面,譬如在书本装钉上,由线装书到洋装书的过渡便是。
  
  3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台北:中华书局,1989),页72-73。
  
  38郭沫若:《少年春秋》(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页158-59。
  
  39关于留英美及留日学生待遇之不同,参见陶希圣:《潮流与点滴》(台北:传记文学,1964),页64。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

作者:路军

《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供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使用。了解美国 小学生在做什么,中学生做什么,大学生做什么,研究…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