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不廉,看过年。逢年过节收红包是孩子们特别期盼的事,但个别官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却在这个时节“心思活泛”起来,也想同样“享受”红包的乐趣。(来源于:新华网) 佳节已到,各种红包纷至沓来,俨然迷离了双眼。然而,倘若“红包”背后另有他意,无疑让人情往来变了味。作为领导干部,更要警惕那些打着人情往来旗号、包裹利益输送的“红包腐败”。 长期以来,每逢佳节官场怪现象屡现:收礼难,拒绝收礼更难!作为人情社会的中国官场,似乎不送礼被认为是没有“礼貌”,不尊重领导的表现,拒绝收礼则是认为“清高”,被看作是不合群的“另类”。为此,许多领导干部打着传统文化礼节的幌子,大肆收送节礼,明目张胆地进行权钱交易,他们有的自己收,有的利用家属收,也有的通过情人的手收,有的由收受红包、礼金发展到向受益人索贿,继而大肆敛财。如此各种,群众广为诟病。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但是却有那么些领导干部我行我素,照收不误。从查处的贪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贪官都有收受红包、礼金的行为,而且多数贪官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走上犯罪道路的。如甘肃省定西市地税局原副局长刘生海,受贿金额近千万元被调查,他称“自己一步步深陷泥潭,正是因为当初收下的一份份年节‘小礼’。”再如,广东省乐昌市72名干部收受红包礼金被纪检部门调查,其中,11名市委常委9名收红包。可见,小小红包暗藏玄机,打人情旗号的“红包腐败”污染了官场政治生态。 笔者觉得,“红包”成为昨天的故事真好!毋庸置疑,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实质上就是腐败。春节期间,反腐必须剑指红包泛滥不手软,严查各种打着人情旗号的“红包腐败”,尤其网络时代通过支付宝、网银等变着花样“送红包”行贿行为,形成强力震慑。同时,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接收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严重危害,抛弃贪欲,秉公用权,自觉拒收红包。(文/凯江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