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1月1日启动,这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内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介绍,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是此次增选的变化亮点。(腾讯网 1月7日) 我国有两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而两院院士可以说是我国学术界的权威,在学术界的话语权相当高,当然也正是这种“权威”让院士这个“头衔”的含金量越来越大,那些热衷于跑学历的官员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含金量甚高的“头衔”,这也让院士的评选制度一直饱受质疑,院士中具有高级别行政职务的人员越来越多,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便导致了“仕而优则学”这个“怪胎”。 而 2015年1月1日启动的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却是让人们看到了我国学术界真正“去行政化”的希望, 年轻化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则是对候选人的行政职务进行了限制,当然,这也只是原则上的规定,但是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开端。而笔者认为,在学术上对权力的拒绝可以再“彻底”一些。 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中就有很多高校或研究机构的领导,有行政职务的候选人居多。当然,在新的院士增选制度实施之后,这种情况是有望得到缓解,但是也并不能完全的“去行政化”,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但是“去行政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学术为何会行政化?当然是有利可图,高学历所带给官员的是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光明的前景。但是科学的要求是学术,而非金钱、权利,如果科研带上了铜臭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尽管在新的制度之下,院士的提名渠道以及院士的进退出机制有所改变,但是官员热衷于跑“学历”的现实状况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原则上处级以上官员不得作为候选人,但是总会有人带头打破原则,而另一方面处级以上官员不得提名候选人那么是否又给了处级以下官员“入侵”学术界的机会? 所以,要搞“纯粹”的学术就得让学术真正的去行政化,当然这并不是要跳出行政的领导,只是让权利不再对学术进行过多的干预,要达到此效果前提是要认真执行新的院士增选制度,不要出现过多的“特殊情况”,再者便是要在现行制度之上向国外学习,不断改革创新,让权利在学术上逐渐淡化,最终让权利撤出学术界,做到“纯粹”的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