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6日,有南京市民投诉,称在南京仙林大学城的仙林大道边上,有一个奇葩的窨井盖,盖子“薄如纸片”,最薄处只有0.7厘米,井口很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张着大嘴的窨井约有3米深,上面的的窨井盖却薄如“纸片”,最薄处只有0.7厘米。(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 一个个貌似坚固的井盖,瞬间就莫名其妙地化为一张纸片,井盖成了名副其实的“纸片”,成了又一个“豆腐渣工程”的样板。一个井盖尚未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却变成了社会的“命伤”,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教训是多么的深刻。井盖为何成了“纸片”?笔者认为,腐败是“纸片”的罪魁祸首,我们必须揪出并严惩其中的腐败分子,并对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工程严格把关,否则,不知还会有多少豆腐工程“逍遥法外”。 腐败象病毒一样无孔不入,尤其是建筑领域的腐败令人触目惊心。很多时候我们把矛头指向了开发商,认为开发商社会责任的“豆腐渣化”是豆腐渣工程频现的原因。但是,谁让他们这么大胆,敢于无视保障房质量,抛弃社会责任。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在一系列的“楼脆脆”、“政绩工程”还有“形象工程”的身影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施工过程中的种种腐败,还有公共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公地悲剧”。每一次媒体曝光了豆腐渣工程之后,似乎的确惩处了一些相关人员,也把一些腐败官员拉下了马。但是我们也常能看到“雨太大”、“车辆超载”等荒唐的借口,而一些离谱的借口也屡屡“得手”。不少问题工程造成了数千万元或者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和无辜百姓的伤亡,而相关责任人居然可以逍遥法外,而这正是“豆腐渣”工程屡禁不绝的祸根所在。这些年,我们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建筑领域腐败的惩处力度,但仍有相当多的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大肆进行权钱交易。首先在招投标时就开始做了手脚。一些掌控招投标大权的单位或个人,不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招投标标准行事,而是“暗箱操作”,甚至收受贿赂,然后将工程承包给那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甚至是个人。 不法承包商在得到工程后,他们不是积极地保质保量,而是挖空心思“节俭施工”,或者以次充好,在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假冒伪劣材料,而我们的质量监管部门因为得到不法承包商的好处,对材料质量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产品明明不合格,大笔一挥便轻易地放过,钢筋水泥等主要建材产品,即便标号不达标,也仍然能“上马”。这样一来,工程坍塌只是迟早的事,因为豆腐渣工程是腐败衍生的“怪胎”。 一次又一次新建或在建工程的坍塌,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仅仅在善后工作上下功夫,那将无异于游戏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这一事件后希望有关部门警醒:只有把“腐败因子”扼杀在摇篮里,才能减少和清除“蓄势待塌”的豆腐渣工程。 (作者:赵治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