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诺奖季节性躁动背后是文学疏离

时间:2013-10-12 06:47来源: 作者:春城时评姚霏 点击:
  去年曾经断言,莫言获奖后,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讨论,至少在20年之内将无精打采。但无情的事实是,随着“诺奖周”的到来,随着各大博彩公司的各种预测榜的粉墨登场,诺奖的季节性躁动,还是如期到来了。这种躁动,与文学关系不大。或者说,对于中国人

  去年曾经断言,莫言获奖后,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讨论,至少在20年之内将无精打采。但无情的事实是,随着“诺奖周”的到来,随着各大博彩公司的各种预测榜的粉墨登场,诺奖的季节性躁动,还是如期到来了。这种躁动,与文学关系不大。或者说,对于中国人而言,诺贝尔文学奖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年度娱乐。


  尽管去年莫言很热,连他老家院子里的萝卜都被各种“朝圣者”当做仙品偷盗,但有数据显示,2012年,18至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这个数字的确比2011年的5.77本上升了0.97本,但与周边国家相比,我们还是很可怜。只要走进尚未倒闭的实体书店,就会发现书架上最多的,要么是商道厚黑,要么是成功秘笈,再或者是体娱明星的心灵蛋花汤。文学价值没有,愚人功效齐备,搞得连全国人大都不得不把“全民阅读”立法为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是喜?还是悲?


  但不管怎么说,诺贝尔文学奖还是如期来了,我们也一如既往地躁动了。我此前与朋友打赌,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不授予托马斯·品钦,那么米兰·昆德拉或者欧茨就必须得到,而日本 村上春树无论如何领跑博彩公司的预测榜,都不过多做一次陪衬而已。结果获奖者是加拿大 艾丽斯·门罗——这一刻,似乎全世界的 ,都集体失语了。


  的确,我们或许都没有任何资格评价瑞典学院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或许知道“门罗主义”,但在文学领域,至少在中国文学圈内,知道她名字的人,其实并不众多,以至于我在写作这篇文章之前,联系的20多位 学者,在得知获奖者之后的10分钟内,纷纷发来短信和电话,内容就一个:不评价了。 马原回电说:“老莫(莫言)一获奖,村上就成了悲剧,他至少得作为‘热门’很多年。门罗获奖,可以算作是对 的临终关怀。至少人家比76岁的品钦年长嘛!”


  曾经有人撰文,说古今中外,良好的阅读氛围,离不开4个要素:一是信奉美好、心灵纯粹的创作者与书写者;二是懂得并能在文字的常识与诗意中栖居的性灵;三是以读书为荣、为乐、为资本的社会游戏规则;四是自上而下将阅读视为时尚与乐事、将不读书视为悖谬与耻辱。这是一个完整支撑全民阅读习惯的链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眼下的问题是,我们并非“缺一”,而是全部缺失。


  所以,或如云南人民出版社文艺部主任马非所说:“像去年那样非理性地消费莫言作品的情况,今年肯定是不会出现在中国了。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个旗帜,但永远不是文学的标杆。”尽管有人把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她的获奖,可能还真是一个笑话 ——至少中国人,知道她的除了几个书虫之外,确乎不多。


  一向喜欢购买诺奖 作品的凤凰联动出版集团总裁张小波说,他们肯定不会花大价钱购买门罗女士的书籍之出版权了,这是不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诺贝尔文学奖之于再也不读书的中国人,的确就是赚钱之余的一种消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情局:爱情是场永无休止的博弈

作者:谭琼辉

一个是家财丰厚的富家娇小姐苏小落,一个是曾经相恋四年的前女友汪晓歌,到底谁才是自己的真爱?在兄弟情、爱情和亲情…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