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影响力依旧深远不可敌在于其思想仍最具现实意义
时间:2013-05-09 10:53来源: 作者:丁启阵 点击:
次
最重要的是,当代中国仍然需要鲁迅精神。近年来,鲁迅的作品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乃至贬斥,不时传来一些作品被逐出语文课本的新闻。稍加分析,其中原因有:鲁迅的革命和批判精神不再符合完成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蜕变的政治需要,一些民间人士对于鲁迅曾经被御
今天带我的外国学生去参观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居“老虎尾巴”北侧鲁迅手植的黄刺玫花丛旁,澳大利亚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都已经死了这么久了,中国人还常常会说起他,为什么鲁迅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教外国学生有个好处,经常可以听到新鲜有趣的句子和想法。昨天刚听一位同事说过他们班学生造的两个句子,“下班回家时,我顺便到派出所报了个案……”,“明天你去我家之前,先打草惊蛇,让我有时间准备一下吃的东西”。今天就又听到了这个貌似不成问题、其实挺成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一下的问题。可以肯定,中国学生永远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当时,我分如下几点,做了解答(写成此文,意思未变,词句有所润色):
首先,鲁迅不单纯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思想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多重身份,多方面的工作和成就,使得鲁迅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例如,他出色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为他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赢得了崇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声誉;他对于木刻版画艺术的尽心培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美术界;他对众多青年
的热心帮助和提携,使他广受青年一代的喜爱与崇敬。另外,鲁迅不参加任何党派、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也使他的朋友、他的影响力不受党派的局限。
其次,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
。在各种身份中,最重要,最具核心价值的,当然是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结构复杂完整,人物心理的把握准确深刻,叙事语言沉着老练,一下子就使中国的短篇小说艺术跟国际接轨了,可以说把中国小说的水准提高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他的《阿Q正传》,对于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刻画的主人公阿Q生动的形象,都给读者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收入《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的其他小说,虽然都是短篇,但几乎是每一篇都是一种艺术手法的尝试,而且无不驾驭娴熟,运用自如,显示了
全面、高超、常人难以企及的小说艺术修养。鲁迅数量不多的散文、散文诗和数量巨大的杂文,在中国也都极具“辨识度”,一望可知为鲁迅作品,而不是任何其他
的作品。
再次,鲁迅鲜明的性格和文章风格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鲁迅勇于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的战士性格,对于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像投枪、匕首的犀利文字,对于近百年里饱受外国列强侵略、蹂躏之苦而盼望崛起强盛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无异于一剂良药,是急需之物。鲁迅死后,被誉为“民族魂”,被誉为当代中国骨头最硬的人。鲁迅逝世的时候,上海出现了万人送葬的感人场面。其中有学生,有普通市民,有工厂工人。许多青年
(例如巴金)都以能参与守灵、扶柩、执绋感到莫大的荣幸与激动。种种情况,都证明鲁迅对于当时中国的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
再次,鲁迅受到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毋庸讳言,鲁迅在中国能有今天这样的知名度,跟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密不可分。出于政治需要,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鲁迅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总结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毛称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此后,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鲁迅和他的著作奉为经典,大量入选各阶段的语文教材,即使是文学艺术遭受空前浩劫的“文革”时期,也允许、鼓励人们阅读。思想观点、艺术手法都属于非主流的
鲁迅,能在中国家喻户晓,毛泽东的揄扬功不可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当代中国仍然需要鲁迅精神。近年来,鲁迅的作品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乃至贬斥,不时传来一些作品被逐出语文课本的新闻。稍加分析,其中原因有:鲁迅的革命和批判精神不再符合完成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蜕变的政治需要,一些民间人士对于鲁迅曾经被御用的历史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鲁迅的作品缺少当代人所需要的轻松娱乐成分,等等。但是,许多人认为,鲁迅曾经批判过的国民的种种劣根性、腐朽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文化习俗,今天仍然普遍存在,因而他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并没有过时失效,仍具有现实价值。
猝然被提问,本人于鲁迅及其作品又只是业余兴趣,并无专门深入的研究,因此,解答难免肤浅,有遗漏。希望读者、方家,不吝指教!
2013-5-9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