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闭幕,我们需慢慢理解无与伦比与快乐间距离
时间:2012-08-13 19:26来源: 作者:倍魄 点击:
次
所以,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种乌托邦,它基于一种基本的认同:我们是同一种族类,彼此平等,有相同的快乐、荣耀和目标,为了快乐,为了荣耀,也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欢聚在一起,在公平和相互尊重的竞争中,追求共同的快乐和超越。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将男子马拉松比赛的金牌挂在乌干达选手史蒂芬·基普罗蒂奇的脖子上时,闭幕式现场8万多人的掌声献给了这个肤色黝黑的小伙子。全世界的数亿观众也有机会一起聆听乌干达这个中部非洲小国的国歌,想起这个饱受战乱与贫穷困扰的国家也可以拥有世界上超长距离奔跑最快的人。除了体育,除了奥林匹克,还有什么人世间的竞争让我们这样心悦诚服,又充满快乐和尊敬?
伦敦奥运会期间,韩国和日本之间关于独岛(竹岛)的争端让两国关系降至了冰点。但是奥运会赛场上的竞争却成为全世界的快乐,博尔特卫冕三项冠军,他闪电般的速度被人们传颂为外星球的传奇,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类自身的荣耀。竞争的最终胜利者只有一个,但快乐却是大家的,全人类的。
所以,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种乌托邦,它基于一种基本的认同:我们是同一种族类,彼此平等,有相同的快乐、荣耀和目标,为了快乐,为了荣耀,也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欢聚在一起,在公平和相互尊重的竞争中,追求共同的快乐和超越。
罗格先生在闭幕致词中称伦敦奥运会是一届快乐的奥运会。在很多中国人听来,这评价可能没有北京的“无与伦比”那么高,但我想这“快乐”二字更加契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质。
人类的快乐是相通的,所以,顾拜旦的理想主义信念才会绵延百余年,让现代奥运会在世界上获得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力,今夜,它在伦敦完成了人类围绕奥林匹克精神的第30次聚会。
人类的音乐是相通的,所以,英国利用它东道主的特权,在开闭幕式上都尽力向世界展现它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和贡献。那些激励人、打动人的音乐,让人们相互理解,携手快乐。
然而,只有体育的相通才具有更高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更少地受到文化的局限。因此,世界上任何音乐节、电影节或者其它节日,都不可能具有像奥运会这样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奥运会,就是各国城市轮流作东的人类聚会,它核心的内容是体育竞技,但它的精神内核却是共同的快乐。
东家难免会对客人照顾不周,而这个世界已经能够有一种包容的心态接受不完美。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曲,直到闭幕式上才亮相,并且,听过就像风过耳,留不下什么印象。它点燃的主火炬也曾因为必须移动而熄灭,这件事被白岩松N次拿出来说道。但苛求完美,恰恰像一种强迫症,让本来的聚会走失快乐的意义。闭幕式上,英国的喜剧老人演唱那首《永远看待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在我看来是东家一种委婉的致歉:照顾不周,这个可以有。看看咱们好的一面吧。
闭幕式上,塞巴斯蒂安科和罗格都向志愿者特别表示了感谢。在这个恐怖袭击猖獗的时期,伦敦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也经受住了考验。
裁判的问题不属于伦敦,属于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单项组织的联合会。在自行车等项目的裁判过程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西方式的偏见。对于偏见,我们必须申诉和抗议。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种西方式的傲慢与偏见是与奥林匹克精神格格不入的。
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了包括38枚金牌在内的87枚奥运会奖牌,是在本土之外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我们的集体三大球项目却全面滑坡。应当说,当改革开放的中国在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时,奥运会成为我们示强的舞台,是历史的必然逻辑。我们着力于显示两个不同:第一,我们同以前的“东亚病夫”的中国不同了;第二,我们的国家与你们不同,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我们有独特不同的文化,我们在这种不同中,与你们竞争锦标。
然而,到了下一届的里约奥运会,将是我们以开放的新形象第9次参加奥运会。我们还需要使用“田忌赛马”的、“以巧破千斤”的策略吗?如果真的需要示强,我们还可以回避三大球以及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这样的“正面战场”吗?
更核心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多大的程度上认同奥林匹克精神?说到底,我们举国体制的奥运战略,本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国家锦标主义,它与奥林匹克精神不可能完全一致。女羽被取消资格的三个国家,当然都有权利抱怨规则有问题,但不能回避的是,这种锦标至上的选择确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悖。
从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冷战关系下的政治思维的确曾让两个阵营的国家相互抵制对方阵营城市主办的奥运会。但从那之后,奥运会已经越来越从政治的阴影中走出来。奥运会确然就是一次次乌托邦式的人类聚会,它是在相互认同中的公平竞争——是强调认同,而非强调不同。
对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还需要慢慢理解和接受。“无与伦比”和“快乐”之间,还需要时间来消弥距离。(倍魄)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