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时间:2011-10-05 21:04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点击:
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不要说边远的民族地区,即使是内地的重要城市, 的成长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全球化席卷中国之际,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 队伍急需输入新鲜血液,而在传统 队伍中,40岁以下的所谓晚生代、

  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不要说边远的民族地区,即使是内地的重要城市, 的成长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全球化席卷中国之际,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 队伍急需输入新鲜血液,而在传统 队伍中,40岁以下的所谓晚生代、新生代民族 人才奇缺。网络出现之后,各地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整体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为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这次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他们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改变了民族创作的生存空间,巨大而无形的网络为新生一代少数民族 心灵还乡创造了条件。
  
  网络改变了社会环境,基于网络的传播方式将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拉近,无论是远离家乡,还是偏远地区的民族 ,都在经历一场人与时空的重新塑造过程。超越地域的文化想象,使新一代民族 进入了更加广阔的话语选择环境当中。当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人类的想象力因此而遭受到最为严峻的挑战。在实体的现实世界体制严谨、体系完备的背景下,网络社会自然而然承担起了任想象驰骋的与现实世界所平行的“第二世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想象是它的重要手段,网络小说在网络社会已经相当健全的情况下扮演着反映网络社情和传播方式改革的重要角色。想象与现实在网络小说中的交锋令人眼花缭乱。十多年来,网络小说创作实现了量的积累,正在向质的高度转化,它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一是“怎样写”的问题,即网络小说是怎样创作和传播的;二是“谁在写”,似乎网络隐藏了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身份状况,但这种主动的隐藏却在网络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变得十分被动,使得我们仍然能够透过作者的身份特征探寻他们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相对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来说,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中的缺席较为严重,许多理论批评文章由于对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对作品的民族意味、民族表达缺少洞察,泛泛之言犹如“隔靴搔痒”,说不到要害处。而网络上网友的简短评论和跟帖完全发自内心,不失为对系统理论批评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大量研究少数民族创作的理论批评文章纷纷进入网络,对民族文学创作现状、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等进行批评和总结,为民族创作的整体考察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这些理论评论文章多数首发于传统媒体,但由于网络的转帖,迅速扩大了影响,引起了关注。
  
  网络化:少数民族文学的新走向
  
  新世纪以来,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中国文学也面临走向世界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提升中国文学价值,或者说如何让中国文学产生世界影响。网络文学作为这一时期处于成长期的新兴文学形态,必然会面对这一现实。
  
  以创造“环球村”概念闻名于世的加拿大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一书中提出“媒介就是讯息”的观点,诠释了文化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殊意义。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这个新颖的观点和以往传播学家提出来的媒介理论观点大相径庭。一般人把媒介看做是工具或传播通道,往往关注媒介传递的内容是什么,并从媒介传递的内容出发来分析个人与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麦克卢汉将媒介变化当做社会变化的一部分去考察,他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网络文学发生、发展,并从中发现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任何伟大的变革总会让一些人获益,让另一些人受挫, 身处时代前沿,当然不可回避这个现象。一部分本来很重要的 在这场变革中会慢慢隐退,而另一部分原本不重要的 则会通过场些变革突显其价值。显然,网络的普及给少数民族 发出独特的声音提供了契机。从人类学角度看,民族与精神信仰包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网络传播无疑给少数民族 展现自己民族文化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一般来说,在网络上体现身份特质的还有其网名。在现实世界里,姓名主要作为一种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符号出现,并不具备特殊的含义。即便是 的笔名,只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对其个人身份文化化的解释。但网名则不同,它是作者畅行网络的唯一身份证。网络的出现使一元世界出现了可被感知的另外的对照物,在现实世界往来穿梭的网民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和面貌进入网络这个“第二世界”。第二次命名权的掌握使得网名完全成为个人心境的体现,或寓意某种期望,或呈现个人某种状态。比如藏族 “心有些乱”、回族 “夜有轻寒”、壮族 “忽然之间”等。
  
  网络写手在网络中的身份具有复杂的多变性,其与作品中人物身份虽然不具有严密的对等关系,但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了这种复杂身份的影响。人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寻找和回归自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关系中复杂身份的拷问。网络发展之后对人的个体发展的影响,其制造的身份焦虑是重要因素。文学对这种身份焦虑的反映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传统文学所面临的新的表达困境,而网络文学天然具备这一文明时代的印痕。少数民族写作者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更加敏锐的感受和强烈的诉求,他们憧憬理想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向上运动”,更多显示出对生存价值的疑问及其探索,在终极价值获得解释之前,情感是最后一道护身的屏障,这恰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网络写作最显著的特色。
  
  流浪意识一直是文学的主题之一,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常有惊世骇俗的表现。那是因为,农耕社会甚至工业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落差,流浪生活的不可预知性反而增加了作品的精神信息含量。但在数字时代,信息落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流浪的“诗意”性质被逐渐削弱,不再具有强大的文学能量。在少数民族 的人生实践中,流浪意识开始重新抬头。他们带着追求新生活的渴望,在各大城市之间游走,不但能够适应气候、语言和饮食的变换,而且渴望生命在狂热和惨烈中释放出能量。他们带着自己的民族身份,在艰难的自我寻找中跋涉,他们用自己的写作展示了新一代民族 多样的人生诉求,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坚韧性。作为一种心灵还乡活动,在信息时代宏伟的文化大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的主题、技巧、表达方式和传播策略等问题都值得关注。
  
  文学网站:少数民族文学新平台
  
  网络传播是全球化的传播,通过网络的平台传播民族文化,可以扩大民族文化的传播面和辐射面,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网络传播也是跨时空的传播,可以提高民族文化传播的易得性。总之,利用网络,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和民族文化“亲密接触”。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具体来说,通过建立民族网站(论坛)来传播民族文化,在网站(论坛)建设方面,官方与民间互动、互补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少数民族地区的 协会和文联陆续创办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网站。如广西文联网(http://www.gxwenlian.com/);新疆 网(http://www.xjzjw.com/);内蒙古 (http://www.nmgzxw.com/)等等,大力扶持本地区民族 的创作。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也自然而然将视线投向网络,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花的原野》(http://www.hdyy.net/)和《回族文学》(http://www.hzwxs.com/)是两本少数民族文学杂志。《花的原野》在2004年率先推出网站,采用蒙、汉双语形式实现了蒙古文学与网络时代的接轨,为传播蒙古文学搭建了网络平台。《回族文学》自建立网站以来,为广泛联系本民族作者开启了快速通道。民族 的创作情况和民族地区的文学活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网站迅速得到传播,对初学写作的民族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对推动民族地区的文学创作起到积极作用。
  
  藏人文化网(http://www.tibetcul.com/)是民族地区比较活跃的网站之一,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藏族 、诗人,比较活跃的少数民族青年诗人有刚杰·索木东、嘎代才让、王小忠、维子·苏努东主、仁谦才华、德乾恒美、尕旦尔、卓仓·果羌、巴桑、道吉交巴等人。这一动向引起了文坛关注,《诗选刊》从藏人文化网和个人博客浩瀚的诗歌中选出十位藏族青年诗人的作品,刊出了藏族青年诗人汉语诗歌专辑。
  
  民间自建的网站更符合网络传播多样性的信息内容、互动式的传受关系、个性化的传播风格等特征,因此其传播效果更引人关注。花腰彝族网是一个民间自建的民族特色网站,它的出现把网络传播民族文化的话语权转移到了民间,强调个性化的原汁原味的“民族精神家园”,形成了互动频繁的民族文化传播场。花腰彝族网2007年3月18日正式运行后,是当地点击率最高的网站,每天大约有200次的独立IP进入量,总点击率将近20万,为花腰彝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番新景象。在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建立的网站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真正发挥了网络传播的优点,更适合民族文化的传播。
  
  伊斯兰在线网、中穆网和同心网发表了大量书写回族穆斯林生活的作品,成为积聚回族 创作交流的阵地。
  
  许多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 ,通过民族网站(论坛)和青年作者取得了联系,辅导他们创作。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年轻的少数民族女 、诗人不仅在传统媒体也在网络上引起读者关注,如梅卓、娜夜、萨娜、金仁顺、包丽英、空特勒、白玛娜珍、沙戈、鲁娟、平原、讴阳北方、柏桦等,给民族创作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除上述以外,在网上人气旺盛的民族文学(文化)网站(论坛)还有如下:
  
  中国最大清真寺联盟(http://www.china774.com/)、蒙古文化网(http://www.mgwhw.com/)、中国羌族文化信息网(http://www.qiangzu.com/)、昭通文学艺术网(http://www.ztwx.net/)、苗族在线(http://www.hmongs.cn/)、锡伯人论坛(http://www.sibeweb.com/)、云南富宁百越网(http://www.rqfn.com/)、壮族在线(http://www.rauz.net/)、中国裕固族论坛(http://yugu.cc.topzj.com/)、彝族人网(http://www.yizuren.com/)、甘肃文学网(http://www.gswenxue.com/)、西域风(新疆)网(http://xjhtzxgx.2000y.net/)、西藏文化网(http://www.tibetculture.net/)、延边大学学而文学网(http://www.xueer.net)。
  
  产生影响的少数民族新
  
  网络创造和培育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的地域文化环境,很显然,这给民族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活力。文化传播途径在政府主导下,实现了民间自主自发的蓬勃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族文化的自主意识,为推动和繁荣民族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之源。通过网络实现的多民族文化交融,不仅提升了民族文学的丰富性和兼容性,同时也有效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视野。目前活跃在网络的少数民族 人数众多,他们有的在本地区引人注目,有的跨地区横向发展,这对民族 开阔创作视野,传播民族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列仅出其中部分代表 ,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扎西茨仁(网名:心有些乱)汉名洛兵,藏族,著名音乐人、词 。现已出版中篇小说集《秋风十二夜》和短篇小说集《绝色》。《今天可能有爱情》入选《2000年最佳网络文学》。主要音乐作品: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江珊《梦里水乡》等。
  
  老榕,原名王峻涛,回族,196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90年代后期,老榕是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网民”。老榕爱好广泛,同时十分喜爱通过网络和网友交流,是中国最著名的球迷之一,1997年11月2日在新浪(原四通利方在线)体育沙龙发表的看球随笔《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被认为是“全球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
  
  旺秀才丹(网名:阿里狼客),藏族,甘肃天祝人,1967年生,供职于西北民族大学。早期在纸媒发表有大量作品。于2004年创办藏人文化网并任总监;先后担任天涯社区天涯诗会等多家文学论坛版主,活跃在天涯社区、诗选刊论坛、诗江湖、星星诗歌论坛等全国多家文学网站(论坛),发表有大量网络诗歌作品,建立有多个个人文学博客。
  
  金子,满族,20世纪70年代生于四川大凉山,长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了生存从事过教师、编辑、设计师等职业。2004年7月1日,《梦回大清》首先在晋江文学网上开笔,作品以其清新、幽默、含蓄、曲折的文风,逐渐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2005年,《梦回大清》开始被各文学网站竞相转载,并被网民评为“时空穿越文的巅峰之作”、“网络十年最恢弘曲折、越看越好看的爱情故事”。2006年年初,《梦回大清》出版上市不到两月,已经跻身各大图书畅销榜。金子因此成为网络文学界领军人物之一。2008年1月《夜上海》出版,金子首次突袭“海派”文化。2008年7月《夜上海》终结篇出版,数十家影视公司争购《梦回大清》、《夜上海》影视改编权。
  
  血红,原名刘炜,苗族,湖南常德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2003年起从事网络小说创作。作品有《我就是流氓》、《流氓之风云再起》、《流花洗剑录》、《龙战星野》、《升龙道》、《逆龙道》、《邪风曲》、《神魔》、《巫颂》、《人途》、《天元》、《逍行纪》、《邪龙道》等多部小说,创作总字数达到1400万字。被读者誉为“网络写手第一人”,是起点中文网第一位(2004年起)年薪超百万的网络写手。血红的写作以超高的写作速度和强大的情节控制能力著称,文风独特,极易辨认,作品主角通常都带有独特的市井气息。
  
  公里,满族,1968年10月出生于北京,现任《北京晨报》评论部主任。自幼酷爱文学,立志从事新闻事业,曾于报章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从业以来,主持编辑的版面以及体育、时政、社会评论曾分别获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北京日报集团新闻奖、北京体育局优秀新闻奖、全国早报联盟好新闻奖等各级奖项。网络小说《砖头王老五相亲记》在晋江 网连载,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还曾参加首届网络小说大赛,获得特等奖。
  
  余继聪,云南楚雄人,彝族,1971年6月生,199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年创办“中国美文网论坛”,四次推荐原创散文在散文选刊发表专辑“中国美文网小辑”。现为中国 协会会员,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协会副秘书长。散文集《炊烟的味道》获得第六届云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奖二等奖、天津市第十八届文化杯全国孙犁散文奖优秀散文集奖,云南省文联边疆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第二届马樱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州四个一批人才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世界名 小小说精华

作者:霍桑 等

本书共收集13个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35位名 的佳作。最老的一位是《十日谈》作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