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孙温的红楼梦画册,真是美得令人心颤.二百多幅工细人物楼台,不忍心一下子看完,隔一会儿翻几页,恨不得一头扎进去.
那些画的布局很有特色,乍一看是完整的园林图,亭台楼榭俱全,人物点染其间.细看才发现是连环画.
就拿周瑞送宫花那幅来说吧,还记得三春姐妹与宝黛的不同戏份吗?在这画面里,是一处处地表现的,不同的屋子里有不同的人,可是周瑞家的却接连出现了几次,故事竟是流动的.你可以跟着画面把那一幕幕小儿女的娇嗔痴顽温习一遍,满心欢喜.
不过整本书的配诗都由周汝昌执笔,其水平只好用"若合平仄"四个字来形容了.很奇怪,从<红楼梦>及相关诗词歌赋中选取二百多首四句诗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何必让现代人来强迫吟诗呢?试想,一个人在仓促间写成二百多首,不成打油也难了.
这也还罢了,最碍眼的是周汝昌亲笔写的<后记>,很短,很一本正经,先说了画册的珍贵,再说了一些问题,比如"宁国府的画面中两次出现"丛绿堂"字样,此名不见于红楼梦,不知何故."
我实在觉得不解,因为"丛绿堂"明明就是宁国府中建筑,位于会芳园中,出现在第七十五回,贾珍宁国府开夜宴一节,吹箫闻悲音之处.周老何以竟说没有这个地方呢?
当然,也许他记不住,可他吃了红楼梦一辈子,手头几个版本的红楼梦俱全,总不至于连个地名都弄不清吧?就是弄不清,也可以顺手翻查一下啊,怎么能当作一个明显错误提出来贻笑大方呢?
再一次证明,红学会里实在乏善足陈,这时代是没有神话的,红学研究还是乖乖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得轻松.而红学家们穷经皓首地研究所谓版本\索隐\探佚,还不如多看两遍红楼梦本身,少出几个常识性错误,比较容易藏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