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东北抗日联军》《伪装者》《虎妈猫爸》《大好时光》《芈月传》 2015电视剧:题材形式有创新 文学驱动待加强 文|肖惊鸿 2015年,全国制作生产电视剧达到15000集。电视剧的制作量、播出量和收视人群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一剧两星”政策引导,以质换量初见成效。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电视剧走到了转型期:一方面,开放性市场的竞争令国产剧在坚守领地方面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网络剧的异军突起等因素撼动了电视剧原有的板块。在激烈竞争面前,2015年国产剧在摸索自身规律与市场规律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题材有所扩展、形式有所创新、传播有所加强。抗战题材剧推陈出新,尊重历史,涌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永远铭记》《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伪装者》等优秀作品;古装剧制作精良,出现了《花千骨》《云中歌》《琅琊榜》《芈月传》等值得关注的剧目;IP改编模式受到观众青睐,对传统原创电视剧形成最大冲击;都市题材剧浪漫与现实兼顾,《大好时光》《虎妈猫爸》等表现不俗。 “一剧两星”效果渐趋明显 “一剧两星”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均衡卫视综合频道节目构成,强化综合定位,优化频道资源,丰富电视剧荧幕。实施一年来,效果渐趋明显。受其影响最大的当属电视台。压力之下,各卫视开始探索出路,自制剧阵营扩大。另外,政策倒逼制作单位重新洗牌。因购剧成本增高,要求电视剧在制作上必须更加精良。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争先推出更多的精品去抢占市场。一些小的制作公司在这个竞争中处于劣势,渐渐萎缩。好的剧本和团队变成了稀缺资源。 随着政策实施,各卫视相应作出调整。遗憾的是,这一年,我们并没有看到好剧的良性效应。各卫视在电视剧市场血拼,导致电视剧的高位收视率下降,收视趋于分散化、扁平化。各大制作团队纷纷采取规避风险的下策,即从人气网络小说中寻求改编资源,导致网络剧迅猛发展。网络剧的兴盛,一方面给电视剧市场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冲击,一方面也为之灌入了新鲜血液。一时经济效益领跑电视剧,电视台被迫进行自身调整,增加与网络平台的合作。IP改编、定位明确、网络传播成为2015年大多数热播剧的关键词。 剧作缺乏现实观照,题材单一 纵观2015年的电视剧,收视拔头筹者,集中在抗战剧和古装剧方面。一些类型题材剧作失去了昔日创新的亮点,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一些剧作有新的视角、新的角度,但收视差强人意,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原创电视剧在网络大IP的冲击下,市场萎缩,举步维艰。工农业题材、军旅题材缺失,缺乏现实观照和人文关怀,历史正剧正在退场。满荧屏的古装剧,将戏说进行到底,叙事上难以创新,缺失了历史真实。 《琅琊榜》剧照 年初《武媚娘传奇》喧嚣一时,年中《花千骨》收视可观,下半年《琅琊榜》成为现象级作品,年底更出现《芈月传》高收视。每一部作品都由拥趸者众多的知名演员领衔,其粉丝效应对剧作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IP大剧引导了这一年的电视剧潮流。这说明电视剧逐渐偏离了关注现实的轨道,进入泛娱乐化空间,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有所缺失,文学性亟待提升。 IP难以成为电视剧的救命稻草 IP对电视剧的冲击有目共睹。然而,大IP不是也不可能成为电视剧的救命稻草。相当多的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IP热得过火,各方资本到处在抢购IP,囤积版权,已显露资本的“疯狂之象”。一方面,这对正常运转的以原创为龙头的电视剧行业是一次重创。而且,随风见涨的IP热,也让更多不适合改编影视剧的题材混迹其中。过度的“IP开发”正在制造貌似美丽的泡沫。这对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很难说不是一大损伤。利来利往的市场行为和缺乏理性、宏观把控的资本流动,不但要为过火的IP买单,也不得不品尝必将带来的苦果。即便是大IP,也离不开艺术品质的支撑。大IP的名声,终敌不过一个好故事的力量。 即便是一部有IP背景的剧作火了,也无法拯救传统电视剧衰落的命运。因为,在网络上红火的IP并不等于在荧屏上红火,热衷于网络的观众与守着荧屏看电视的观众分属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一众粉丝都是熟悉网络小说的年轻人,与守着荧屏看电视的中老年人的收视终端很难形成交互。即便是喜欢《琅琊榜》的粉丝,更多的也是在网上追看此剧,因此造成观众分流。 文学的驱动亟待重视和加强 当前,电视剧正处在转型的拐点。但再怎么转型,还是要讲好一个故事,一个能够让观众产生价值认同的中国梦,表达创作者对理想的诉求、对时代的希望。这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尊重原创。文学与影视联手,理应被提到日程之上。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分属两个不同的创作体系,创作的驱动力有内外之分。比如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到今天还有巨大的社会反响。因为那是 自己的生活,是 用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生活化,把这个时代表达出来。所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应该就是这种状态。文学,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有那么一大批 ,与时代对话,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产生一种心灵的碰撞。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品浸染着真实的力量。而电视剧创作,特别是 IP改编,脱离了文学创作的心灵驱动力,变成资本驱动一切。只要收集一下受众群体的关注点,然后编出一个剧产生经济效应。这样的创作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太过遥远。剧作人文内涵的苍白和时代精神的缺失不言而喻。 《平凡的世界》剧照 文学是给影视提供内容的,它奠定了作品丰厚的人文内涵,这必将在剧作的人物形象上体现出来,这是改编剧高于原创剧的一个优势。当然,从广义上讲,文学性应该是所有剧作的根本。当前,随着粉丝经济的兴盛,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电视剧在大众文化消费中的份额不断攀升。在这一过程中,观众也在成长。《琅琊榜》的成功,应该说为电视剧的文学性标明了共识。 电视剧迫切需要建立有效评价体系 在资本的驱动、利益的裹挟中,电视剧的创作生产一路向资本狂奔,拥抱市场的红利。资本绑架下的电视剧评论,惟点击率、大数据分析,惟市场马首是瞻。资本逐利的本性与艺术表达灵魂的本质属性产生了价值观的博弈。回顾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到如今不能不说,精神价值让位于资本的价格,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创作的内在愿望和市场本身的机制产生了深刻的现实矛盾。 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目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规划。电视剧创作的出发点还是停留在投资之后如何赚取回报这个前提下。好一点的创作方,兼顾一下剧作的真善美。究其根本,是整个市场的机制导致的变化。资本和市场对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资本这匹野狼的追逐下,整个的影视生态受到了极大破坏。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呈现的却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妖魔鬼怪。必须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处在市场机制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做市场的奴隶,在两个价值观的博弈中胜出,需要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过硬的电视剧批评队伍,建立起一个真正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创作起到引领作用,成为电视剧市场的风向标。 现在,电视剧评论人才青黄不接,面对偌大的电视剧市场,专业评论相对的“不在场”又造成了视野的褊狭和渠道的封塞。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有效的评论发声稀少微弱,不但缺席缺位还缺人。在市场力量的挟持下,批评家们说着一些捧场的话,不痛不痒。我们要倡议电视剧的独立评论,独立于制作方、独立于播出平台的声音。只有这样,评论才会说真话、说实话,才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