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用“我辈只能跪着听”来盛赞阿炳的曲子一样。“万氏兄弟”这个名字,在手冢治虫的心里,也有着崇高的地位。万氏兄弟是中国动漫产业片的先驱,被无数70后、80后奉为经典的《大闹天宫》就是其代表作。 《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等等作品,可以说让中国动画在世界漫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作品甚至对同时代的日本同行也有影响。 在这波高潮之后,国产动漫生产了一批作品,其中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蓝猫》引发了批评,主要问题是被认为情节粗糙、深度不够。 尽管如此,中国动画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繁荣,2010年,电视动画片销售总额从2006年的11834万元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81954万元。自2004年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以来,全国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杭州、苏州、南京等10多个城市都设置了一项专门的“播出奖励”,且各地标准颇为相似:在地级市以上播出的二维动画奖励500元/分钟,三维1000元/分钟,上限为100万元;在中央台播出的,则在此基础上翻倍,上限为200万元。其中,以南京的奖励最高,其在中央台播出的动画片,按二维2000元/分钟、三维3000元/分钟予以奖励。 在人才方面,据《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动漫产业共有企业4600余家,从业人员50余万人。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批人才相当国际化。从1990年代末开始,中国公司如杭州飞龙动画等已经开始承担中国动画公司的外包业务,到目前这条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知名的日本动漫作品如《银魂》、《浪客剑心》等都有中国工作人员的参与。 然而,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许多问题。从个体上说,国产电视动画片交易价格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平均交易价格仅相当于5年前的1/5至1/4,而制作成本却在成倍递增。以当下行情计算,国产电视动画片每分钟成本在1.2万元至2万元,而动画播出费最多只有制作成本的1/10,制作费用与播映收入的严重背离,不仅造成动画产业链的断层,也使行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动画片赚不到钱,就缺少投资;没人投资,动画的制作投入就很低;投入低,制作粗糙,就更难出好作品;没有好动画,就没观众看;没有观众,就更赚不到钱。 在这种商业环境的缺陷下,前几年受到称赞的《魁拔》最终以停拍告终。 缺乏良性的产业链可谓制约国产动漫崛起的重要原因。轻小说、动漫、广播剧、TV动画、剧场版电影、真人化电视剧、舞台剧……有近百年发展历程的日本动漫具有十分完整的产业链,从最初的小说到最终TV化、影视化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消费者,可为原作者和制作方带来收益。小说和漫画有专门的杂志刊物发表,动画公司制作的动漫由电视台购买播放,如果观众反响好,将被投拍成真人电视剧或电影。此外,衍生的周边商品也能带来巨额利润。 而中国的产业链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优秀的作品缺乏发表平台,国产漫画即使在刊物上发表,由于题材和资金限制,能被制作成动画的极少。而且在版权意识薄弱、盗版泛滥的市场状况下,衍生商品的发展也是捉襟见肘。 原标题:中国动漫繁荣背后:优秀的作品缺乏发表平台 来源:时代周报 记者:张子宇 实习生:吴为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