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动漫内容的总体搜索量已经是电视剧的4倍、电影的5倍以上。然而,这些搜索结果显示更多的是日本动漫和少儿动漫。有调查统计,约90%的搜索行为都是在寻找日本动漫相关的信息。而透过对网络论坛的统计分析,日漫的活跃用户数量也惊人地占据了动漫总活跃人群的95%。 由于种种因素,我国动漫的主流人群曾被圈定在儿童少年群体,如今,从长远发展角度早已转变了发展方向,目标覆盖0~40岁的“准全年龄市场”。所谓“全年龄市场”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覆盖到,如今的中国动漫产业对把控成年人市场“火候”还差得远,且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市场蕴含巨大的空间,但市场占有率低。国漫比日漫,到底差在哪?其实我们并不缺动漫制作人才,甚至于很多知名日漫的制作环节还是由中国团队参与外包完成的。在技术水平逐渐达到国际水准时,差距更多显示在“灵魂”,即“讲故事”的能力,人物是否有血有肉、丰满立体,情节是否勾动人心,立意是否符合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且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都成为“讲一个好故事”的标配。 众所周知,一个有灵魂的动漫形象,不是靠着可爱的外形取胜,而是靠围绕这个形象的丰富作品,这些作品是让一个形象“活”起来的关键因素。这些作品的好坏,不用评判,从用户数量就得以显见。缺乏认同的作品,也不会诞生人气火爆的动漫形象,也就没有了后续的商业开发等步骤。 所以“讲一个好故事”,在这个逻辑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日漫的主流创作方向是“人形多角色互动”和“完整且鲜明的世界观、价值观下的故事”。日漫十分强调“绘画+脚本”的配合,尤其重视脚本环节的创作。这是一个“好故事”的基础。伴随故事性的强化,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得以进入到用户的思维层面,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视觉层面。利用情感元素在思维层面的扩展,日漫作品显得更加鲜活生动。动漫把漫迷带入幻想世界,而漫迷将动漫融入到生活之中,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国漫更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观众眼脑合一,而不是只过眼,不走心。 这里不得不强调另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带入感”,对于动漫用户来说,单一的卡通形象往往只是觉得可爱,而情感元素丰富的故事才更具备“带入感”,同时引起用户的共鸣。一般来讲,“带入感”不仅会为一部作品累积人气,更是会带来很多附加利润。 在国漫不断向先进的日漫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诸如绿豆蛙、酷巴熊、秦时明月等小部分国漫作品,在“讲一个好故事”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围绕动漫形象的作品逐渐丰富,且包涵情感元素和喜闻乐见的正能量因素,从而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而围绕这些动漫形象的周边产品热卖就是一个很好地印证。 所以,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给用户用心呈现一部作品,是当下业界需要努力的地方。也许,当大部分国漫能讲好故事的时候,国漫才真的算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