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量众多的国产动漫产业产品中,众人皆知者并不多,究其原因,除了和作品本身有关,也与“粉丝”有关。在一说到动漫必提日、美的当下,有人灰心地认为国产动漫缺“粉丝”,其实未必。近日,新浪微博一条关注中国动漫家未来的名为“很美很辛苦”的话题,在短时间内引发的讨论就超过11万次,可以看出中国动漫对“粉丝”的凝聚力并不小。 “粉丝”对动漫意味着什么?“粉丝”可谓是动画发展的核心助推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动漫“粉丝”的黏度比其他任何“粉丝”都要强,甚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牢固,加上动漫作品的代入感很容易吸引年轻人,质量优良的动漫产品能提高用户的忠实度,渐渐产生良性循环。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为例,它所刊登的漫画准确把握了日本国民的精神需求,最终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周刊少年JUMP》的关键词是“友情”“努力”和“胜利”,所有得到连载机会的漫画作品都必须宣扬其中一个,这会让普遍具有英雄情结的动漫“粉丝”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理享受,使情感得到慰藉。 尽管我国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很大扶持,但是对于市场来说,这些扶持不是根本。和楼市一样,业内在“政策本位思维”转向“市场本位思维”这个问题上有着莫大共识,在买方市场比较强大的今天,动漫产业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从末端的受众和消费者进行倒推,决定做什么样的内容及产品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拉动“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是近两年常被各大互联网巨头提起的词,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粉丝”的情感作为商业基础,通过开发“粉丝”所喜欢的内容,产生商业价值和收益。中国互联网巨头之所以重视明星动漫IP(全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意为知识产权),看重的正是它们背后的无形生命力——情感多重消费的价值。比如今年宣布与腾讯合作的迪士尼,带着它的动漫王国和忠实“粉丝”群,来到了由几亿腾讯用户形成的一个个同好社区,二者相得益彰。不同的“粉丝”群需要各自的聚合地,而腾讯正好整合了这些资源,为“粉丝”们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使“粉丝情感”所带来的“经济”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如果把“粉丝经济”和“动漫”两个词合起来联想,最先得到的结果应是日本。日本发达的动漫经济让全世界的动漫“粉丝”都向其靠拢,更新数年却历久弥新的动漫作品非常常见,如《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大多数“80后”“90后”都看过这些经典日本动漫作品。 对于动漫业来说,单纯依靠播映权盈利一直是相当困难的事,“粉丝经济”的价值即在于打通产业链,实现漫画、漫画、电影、游戏、衍生品等协同发展。去过日本的朋友应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在日本,无论大街还是小巷,无论商场超市还是小便利店,处处可见与动漫有关的产品。可以说,动漫在日本已经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与其他产业的完美融合,换句话说,动漫在日本是一种语言,不仅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更能代表日本在世界文化圈中发声。 中国动漫有过辉煌的历史,从发端期到鼎盛到后来的转型,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并不缺乏各个年龄层的“粉丝”。但很遗憾的是,那些拥有“粉丝”的作品未能以一种产业的形式得到后续发展,以至于“粉丝”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粉丝经济”的发酵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优质动漫IP可以快速地从动漫衍生到游戏、文学、衍生品等领域,共同创造出多元化的泛娱乐内容,这将给中国动漫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原标题:动漫发展的核心助推力 来源: 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