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之梦》中,广大功夫迷梦想中的两大巨星李小龙和甄子丹对战终于得到实现。
古有关公战秦琼,今有甄子丹大战李小龙,前者是通过民间故事讽刺不合逻辑生拉硬套的做法,而后者则是动漫作者李晋最近制作的CG动画《武之梦》展现的内容。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他,花费三年时间完成讲述甄子丹与空想对手以及李小龙对练的过程,画面细腻、流畅犹如真人演出。《武之梦》在社交媒体得到广泛传播,甚至引起甄子丹本人注意,他留言称赞李晋说,“感谢你的坚持,你的支持,你的才华!你是最棒!”
李晋告诉记者,《武之梦》表现了一个武者在练功时与想象中的对手战斗,说明武者要超越的最大对手其实是自己。甄子丹和李小龙交手中,看似甄子丹后期占了上风,实则李小龙保留了实力。李小龙在飞身一跃时化为尘埃,最后的画面定格在李小龙的照片和他的亲笔题字walkon上,“我想传达的是,希望甄子丹能继承其偶像李小龙的精神,在电影和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制作得到甄子丹本人认同
李晋从小喜欢动画、漫画和动作电影,儿时曾在《少年漫画》和《科幻大王》发表漫画故事。2002年传媒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时学习3DSMAX技术,由此想起曾经的梦想——做以偶像甄子丹为原型的动画,他说:“一方面我非常欣赏他,觉得他动作干净利落,适合用动画表现。另一方面我也想挑战香港的马富强老师做的李小龙动画,看看自己能把甄子丹做得多像。”
2002年7月得到留校任教后,李晋于当年11月开始动手制作,为能把甄子丹做得逼真,李晋反复观察他的照片进行绘制,但由于动画的故事情节一直没落实,在修改了5版后他停下来,就留下几段动作作为测试片段。
这些片段得到甄子丹影迷论坛网友的支持,论坛负责人还帮他获得甄子丹本人的授权。后来的日子里,甄子丹不仅曾在李晋网页留言,更是直接发过email支持。偶像的鼓励,让李晋又有了动力,他觉得即使没有任何资金支持,也要完成它,算是给喜爱它的朋友们的礼物。
放弃动作捕捉,手动调制
由于甄子丹在很多访谈里都承认受李小龙的影响很深,加上李晋自己也曾学过武术,他在照着《李小龙技击法》这本书练习时,也体会到了甄子丹无论是在电影风格还是武术哲学上,都继承了李小龙的精神但又有所发扬。甄子丹和李小龙隔空对打的故事大纲出炉,《武之梦》的制作正式开始。
在表现风格上,李晋一开始有些犹豫是否用上拟人化的CG,在李晋看来CG模型很难做得和真人一模一样,动起来更要注意很多细节,弄得就像进入“恐怖谷”效应(观众会对特别像真人的CG角色反感)还不如做得夸张一点。甄子丹和李小龙,一个是活着的武打明星,一个是逝去的功夫大师,很容易会被人拿来比较。最终李晋还是决定用写实风格,“如果不这么做,就缺少震撼感,动画的层次就下来了。”
一般拟人CG动画都会采用动作捕捉技术,李晋告诉记者,传媒大学也有类似设备,但是精度不够。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人能模仿出甄子丹和李小龙这么高水平的动作。虽李晋也找朋友表演武打做参考,但最终还是选择一帧一帧地去控制动画。为此他在制作过程中观看了《杀破狼》《导火线》《猛龙过江》等,选择很多经典的动作作为参考,“关键的动作自己也会比划几下,加入一些自己的设计。”
由于是单打独斗,李晋的《武之梦》大约进行了3年,使用到的有3dsmax、zbrush工具,mentalray渲染,fusion合成,Vegas剪辑。
李晋在《武之梦》中让李小龙“复活”,但在他看来让“CG李小龙”完整地主演一部电影还是相当难。人物皮肤的质感、毛发和布料模拟都可以解决,但骨骼、肌肉的运动,皮肤挤压和拉伸的状态则很难。即使有运动捕捉,也很难真实再现演员的细微表情。李晋说,如果真的让CG李小龙主演电影,最好的方法是用CG替换面部,让替身演员展现李小龙等的肢体语言。
在华语地区用CG复活真人有过例子,2009年叶大鹰导演的《天安门》就用CG再现开国大典上真实的毛泽东,让男主角潘粤明和他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当时用的就是替身演员演身体,头部用CG替换。这样的实践在好莱坞例子就更多了,远的是1994年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阿甘正传》,阿甘和多位美国总统出现在一个画面。2010年的《创·战纪》,特效人员用CG动画把30岁的“杰夫·布里吉斯”运用到电影中,让其扮演年轻版的凯文·弗林,而60岁的杰夫·布里吉斯则扮演老年凯文·弗林。
但让死去的人物或者演员,完整主演一部电影在好莱坞和华语电影中都没有先例。像《最终幻想》《极地特快》这种全部由拟人CG角色主演的电影比较多见。但这类电影在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完《贝奥武夫》之后也进入瓶颈。电影市场研究人士蒋勇的看法是,外界对泽米基斯的批评在于,既然安东尼·霍普金斯、约翰·马尔科维奇和安吉丽娜·朱莉真人就可以演电影,为何还要用CG模拟出活着的他们。在拟人CG电影中,《阿凡达》是较为成功的例子,但电影的主角是外星人,观众没有参照物用来对比,而且片中还有一半是真人演出的普通画面。或许日本科学家森昌弘博士提出的“恐怖谷效应”是较难克服的难关。
■名词解释
恐怖谷效应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博士提出的,原意是指人类制造机器人的时候,如果用与人相像的程度当作X轴,人对该物的喜好度当作Y轴,喜好程度并非随着和人相像的程度而成长。当人类发现机器人和人相像达到峰值时,就会突然对机器人产生厌恶,甚至仇恨。他的这一假说并没有得到论证。在拟人CG动画领域,如果CG动画师将人类角色做得和真人太过相像,观众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怖感。
■其他复活的偶像
电影界在尝试让死去的演员复活,音乐界也有动作。2013年9月底周杰伦在香港红馆演唱会时,也在现场和已故华人女歌手邓丽君来了场“隔空对唱”,与之前演唱会时和大屏幕播放的旧时画面不同,这次主办方是用CG制作好的邓丽君,用3D全息投影技术将其形象复制到舞台上。
邓丽君的“复活”项目由著名特效公司数字王国制作,制作总监StevePreeg透露,“复活”东方偶像对他们有挑战,“首先,中文对我们来讲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这在嘴形的同步和对照上加深了难度。制作满头的真人头发同样具有挑战性。大概需要绘制7000幅图像,而且头发还需要模仿人物的动态。”
数字王国的工程师根据老照片、演出DVD、不全面的身体数据,将邓丽君的脸部和身体建模。通过反复观察邓丽君演唱会细节,包括她的牙齿和嘴巴的动态,譬如演唱“yi”这个音,邓丽君会露牙齿,唱到高音时喉咙会有颤动,嘴唇也可能会有颤动———这些细节都是重现邓丽君表演活力的关键。
和周杰伦对唱的三首歌中只有《你怎么说》是邓丽君原音重现,其他两首则是根据她声线特点直接模拟出来。数字王国甚至还正在筹备2014年邓丽君完整的个人虚拟演唱会。让已故的艺人在舞台上复活,数字王国在国外也尝试过,两年前他们就让已故美国说唱巨星图派克“复活”在某个音乐节现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