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动漫创业者感叹:内地人才好难招啊!
时间:2012-07-10 19:05来源: 作者:小粽子 点击:
次
3个策划,6个美工,还差2个程序员6月22日,在位于石桥铺微企孵化园的一间办公室里,29岁的詹海啸正在核算自己动漫团队的人员。 一年前,来自杭州的詹海啸来重庆组建动漫公司。因为业务扩大,公司急需招人。但前后招聘了半年,筛选了好几百人,人手还是不够。
“3个策划,6个美工,还差2个程序员……”6月22日,在位于石桥铺微企孵化园的一间办公室里,29岁的詹海啸正在核算自己动漫团队的人员。
一年前,来自杭州的詹海啸来重庆组建动漫公司。因为业务扩大,公司急需招人。但前后招聘了半年,筛选了好几百人,人手还是不够。
人才瓶颈,是来渝创业的詹海啸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大海捞针”的招聘
去年3月,在日本学习过4年动漫的詹海啸,由于看好重庆的发展环境,来渝开办了一家动漫微企诺锐科技。
3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石桥铺微企园高创锦业大厦找到一家租金便宜的办公室……一切都很顺利。
但让詹海啸始料未及的是人才非常难找。
在各大高校张贴招人海报,将招人启事长期挂在人才网上,每周都去参加人才招聘会……从公司组建开始,詹海啸就着手扩充人手。
但一年过去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每次去招聘会只能收到四五份简历。为了不错过合适的人选,詹海啸几乎都会打电话通知对方来面试、笔试。
“来的人只有一半,有时候觉得这种"大海捞针"一样的招聘很渺茫。”詹海啸说,有一部分应聘者只是为了换个工作环境,而微企并不是他们理想的跳槽对象。
“公司开不起很高的工资,在3个月的试用期内,只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和詹海啸一起创业的李进恒说,在这方面,小企业没办法跟大公司竞争。
生死攸关的考验
富有创意的动漫行业,对从业者有较高的要求。
“在动漫行业,尤其策划和美工,需要对动漫非常热爱,且非常有悟性、意志坚韧的人,才能胜任。”詹海啸说。
基于做原创动漫的高要求,该公司自己制作了一套策划题目,包括文学、数学、逻辑等各方面素质的考察。这套题目测试过数百人,需要差不多10个小时才能完成,但很多人都坚持不了。
半年前,公司接手了一项为iphone开发大型动漫游戏的业务。在急需人手的情况下,詹海啸放宽了人选要求,不再需要工作经验,只要有潜质、肯努力就行。
“程序员仲原立是在3个月前进来的。也就是说,我在一年后才找到第一个合适的人。”詹海啸说。
如今,在詹海啸公司11个人的团队里,5个美工大概在一个月前进入公司,其中2个毕业于动漫职业学校;其余的程序员和文案则是半个月前刚刚入职。
“动漫产业是高科技型产业,人才直接影响着业务量的扩充和企业的成长。”詹海啸坦言,如果人才问题无法解决,对企业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验。
怎样留住动漫人才
詹海啸告诉记者,杭州的动漫业发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在那里。而原以为重庆拥有四川美术学院雄厚人力资源的他,来渝后却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毕业流向选择了沿海等地。
“其中的问题是,重庆的动漫产业没有形成集群、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詹海啸认为。在重庆,共有500多家动漫制作企业,但零散分布在北部新区、大学城等地方。
目前,高创锦业大厦上百家的微型企业里,大多以IT公司为主,动漫企业只有“诺锐”一家。而在杭州和深圳的动漫基地里,一幢楼里的动漫公司可能比重庆的全部还多。
在沿海,由于人才云集,产业集聚,一般不会出现“无米下炊”的情况。在深圳,上世纪80年代就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美国和香港的太平洋、翡翠等动画制作公司先后落户,成为世界动漫制作基地;在杭州,则以中南卡通、完美动力等大型动漫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相关制作和推广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
“自2006年重庆提出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后,近年来很多外地动漫、游戏企业入驻,业务和规模的扩大导致人才需求量陡然增大。”重庆本土知名的意动影像总经理侯明表示,由于重庆动漫产业起步较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重庆奇缺动漫人才的困境已经长达数年之久。
不过,让詹海啸看到希望的是,今年5月,万盛“潘多拉星球”动漫主题产业园动工,其中占地300亩、可容纳学生2000余人的动漫学院,将为重庆培养大量动漫专业人才。
詹海啸还发现,在网络上,有许多颇具天赋的动漫爱好者。
“他们可能从事着其他工作,由于没有平台,只能画些漫画放在博客里或者零散地做一些外包工作。”詹海啸计划创办一个类似阿里巴巴的动漫网站,集合这些民间高手。
(来源:中国动漫产业新闻网)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