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每天不一样!”这句口号喊出武汉城市活力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武汉城市建设的方兴未艾。有建设,就要有规划,就要从大局上协调统筹各部门,就要平衡应急和谋远的关系。12月27日晚,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第三场,关注路网和停车场的应急谋远。现场暗访短片曝光的“应急”问题不少,官员们应答“谋远”规划则头头是道。 规划失之于精,城市迷失于乱。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我们生活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行走在摩肩接踵的道路网中。尽管城市握着“绚丽的铅笔”,却常遗憾难以勾勒起人们的乡愁。一堵墙,堵了路,更堵了百姓的心;“高大上“的长江隧道都通车,一段简单的围墙拆除却等了七年;人行道、非机动车、机动车道“三道合一”,带来很大安全隐患等。被询问的官员们应答“谋远”规划则头头是道,对于“听上去”不错的规划拍脑袋决定,至于遇上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等结构是否协调,是否对市民构成困扰等问题就拍屁股走人,扭曲的政绩观加之规划只在眼前的恶性循环,令城市感觉突兀、凌乱、焦躁。这些现象的背后,镌刻着用经济逻辑管治城市的印记。故有人感叹:“融不进的城市记不起的乡愁”。 让城市在“科学规划”中呼吸。何谓城市规划?是指研究城市未来的发展,而非眼前利益,亦非脱缰之野马,只求一个“快”字当先,否则只会走进死胡同。干部要以发展之眼光、专家之决策实现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的综合部署,不能让规划止在眼前,正如郑州的“短命”天桥,仅仅服役五年就被拆除,不仅规划上“任性”,更是劳民又伤财。为此,我们的干部要摆脱“速度情结”的思维定势,摒弃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审时度势之慧眼、稳中求进之情怀共创“宜居城市”;以创新、绿色、共享新理念引领城市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新常态,惟有如此,才能为规划注入科学的血液;惟有科学的规划,才能为城市在竞争中创新发展、脱颖而出滋生营养的土壤,才能盛开百姓改革获得感之花,结出幸福感之果。 乱云飞渡仍从容,人如此,城市亦如此。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将面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的承载压力会越来越大,但相信未来,只要我们在“昨日的城市”中汲取规划精髓,对接百姓的冷暖需求,城市的空间就会拥有足够的耐心与人对话。生活其中,不仅是物质上的获得感,更是心灵上的归属感。城市也不再只是冰冷建筑的标签,而是人们记得起乡愁的温暖港湾。或许,这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城市梦,渴望寄给城市的一枚邮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