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是习总书记在县域治理当中特别强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习总书记心里时刻牵挂的一个重大问题。习总书记充满感情地说,当年插队的经历,让他对困难群众有了天然的感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更加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不久后就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后来又多次到贫困地区专门进行调研。他明确讲到贫困地区调研的目的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在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的第一本专题著作集《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所收入的全部六篇讲话,几乎均涉及到扶贫的问题,可见扶贫开发在县域治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总书记如此牵挂。 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应做到精准扶贫。底子清、对象准,是扶贫工作更加聚焦贫困群体、更好对症下药、更能发挥功效的前提。贫困也得有底子,要做到精准扶贫就应弄清楚到底贫在哪里,问题出现在哪里,这都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走下去,去摸清家底,才能准确掌权贫困的状态,分析出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同时要做到精准扶贫还应带着扶贫责任走到群众中去。扶贫需要的就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干部要主动担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看待任务,主动投身到扶贫地区,才能和群众达成一片,共同扶贫。 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应切实转变观念。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力度扶贫的时候,个别贫困地方“等、靠、要”的想法依旧比较严重。比起所谓的脱贫致富,有些领导干部更愿意直接“拿钱”。这种充满局限性和惰性的想法和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脱离贫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相违背,领导干部都这样的思想态度,群众如何能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真正彻底摆脱贫穷的命运?笔者认为我们对具有“手里拿到钱心里才最踏实”的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学习和教育,同时应做好在群众中的思想宣传教育活动,争取到更多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总之,转变思想观念应是扶贫攻坚工作里的重中之重。 “继续向贫困宣战”、“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号召,绝对不是空口谈,只有依靠一双勤劳的手,一颗聪慧的头脑,才能使贫困的生活真正一去不复返。要打好扶贫攻坚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还需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扶贫开发是一项动态性工作,必须加强监测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