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村民冯永健来到村口转悠,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喜:3位市交通运输局的干部正用仪器测绘村口一段200多米的碎石路,他盼望修通村道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阆中召开会议,为岳林垭村、井溪河村出台精准扶贫方案,提出“三层分类”措施,将贫困对象划分为“温饱巩固型”、“越温待哺型”和“成长发展型”三个层次分类扶持。将贫困户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出三种类型,此举不失为为贫困户脱贫进行“量体裁衣”的一个好办法,值得点赞,更值得拥有。 从“三层分类”中,我们看到,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有不同的定性,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拿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来说,被归类于“温饱巩固型”,那么,其发展主导产业上仍然属于首要任务。而扶贫措施上,在发展主导产业方面狠下功夫,如,该村将在年内新种200亩川明参,建设深加工生产线;支持川明参合作社通过QS认证等等。这些措施既符合当地的实际,又切实可行,没有条条框框的假、大、空,对贫困户来说更接地气,也更具有亲和力。 其实,我们从不缺乏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办法和措施,我们缺乏的是这些办法和措施是否能够因地制宜、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简单易行、可以操作。试想,如果我们的措施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看起来好看,实际上不中用,最终还得通过“输血”的方式让贫困户暂时脱贫,那这样的措施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扶贫和脱贫又有什么价值呢? 而“三层分类”,一方面就能够彻底解决措施是否可行的问题,在另一方面,还着眼于现实和长远,没有搞“一刀切、大跃进”,是一步一步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进而为扶贫攻坚工作铆足后劲。 扶贫攻坚工作其实和马拉松比赛大同小异。贫困户贫困的原因,想必,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要想让其真正脱贫,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帮扶干部持久的付出和给力的措施,做到铆足后劲,不虎头蛇尾。这也正和马拉松比赛的道理一样,唯有铆足后劲,才能笑到最后。 将贫困户划分不同层次进行帮扶,目的就是要合理分类、科学指导,让贫困户从较低的层次逐渐升级到较高层次,再从较高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完美“蜕变”,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而这些的实现无不彰显了“三层分类”确实能为扶贫攻坚铆足了后劲,让扶贫工作给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