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率省督查调研组来到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督查调研。在万涡村村委会,王东明仔细查阅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档案,详细了解贫困户数量、致贫原因、产业发展等情况。(4月30日 四川日报)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意识到了扶贫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年均脱贫800多万人,为我们的全民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环境异常复杂,也给我们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口号,四川省也将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重要之举,是全面小康的很总要举措。 粗放与精准相结合,充分激发扶贫效果。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并不是要放弃粗放型的扶贫方式,两者应该是互为补充,传统的一村一品,村企共建还需继续进行,依托新出台的土地租赁政策,吸引资金流入农村,将村集体、村民和公司捆绑为利益共同体,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而对贫困地区还需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生存困境。 贫困人员分类管理,因人制宜扶贫到点。要将精准扶贫的效果发挥出来,首先要制定贫困人口识别、致贫原因分析、分类指导和深入推进“到村到户”联络机制,通过一对一的摸排,了解贫困的地区分布,人员分布,只有对贫困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扶贫才能更精准。观今天之农村,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大多数贫困户要么是因病致贫,要么是脑力有问题,要么是年老体弱的,对于此类人员的扶贫,更多的只能走民政途径,通过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五保系统。 扶贫只是手段,目的是共同小康。其实不管精准扶贫还是粗放扶贫都是一种手段,目的都是实现共同小康,在进行精准扶贫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对贫困户的单个扶贫,还要考虑对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的辐射,要将扶贫工作下成一盘活棋。 当然,精准扶贫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精准扶贫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扶贫,而应该是从需求出发,在充分了解贫困户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制定的扶贫方案,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作者: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