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平安夜将全体学生强制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去年平安夜,学校也同样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内容大致相同。并且该校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新华网 12月25日) 每次一到某个西方节日临近的时候,都会有人担忧,说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就是崇洋媚外,根本不懂西方节日的内涵。就拿圣诞节来说,每年临到圣诞节,各地商家纷纷在店面贴上圣诞老人的窗贴,摆出圣诞树,做着各种晚会或促销活动;年轻人三三两两走上街头,或穿戴粉红的圣诞老人衣帽、或手捧鲜花苹果,甜蜜依偎尽显浪漫,或戴上狰狞的面具、或手拿粗壮的充气棒,来一场混战尽情狂欢。一时间,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然而,反观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死气沉沉”。现在,大多数人盼着节日的到来,不是为了庆祝节日,盼的而是节日带来的假期可以让他们休息放松。许多人戏言,端午节就是大伙吃粽子、少数地方划龙舟,中秋节就是吃月饼,其他节日就出门旅游旅游。 例如我们最为重要的春节,除了走亲访友这个长期以往的习惯以外,春节联欢晚会、爆竹等春节的“必需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显得不再重要。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春节“还是原来的配方”,味道却不是原来的味道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相关部门感到恐慌是很正常的。但是禁止学生出校过平安夜、集体观看传统节日宣传片的强制做法就有点得不偿失,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实,外国人也在不断地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随着国家的强大以及汉语热在国外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在过我国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的公共节日。美国有的市州还直接把中国的春节定为法定节日。这都表现出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有交流必定会有碰撞,有了碰撞才会有成果。我们大可不必对洋节的“入侵”过分感到担忧,就像现在中国菜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但这能说明中餐会消灭西餐吗? 面对如此情况,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圣诞节为什么吸引了众多的人?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崇洋媚外的心理,这或许有一部分,但不能包括所有。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个节日的新鲜,因而有吸引力。对商家而言,能以节日促销为噱头而盈利;对年轻人而言,以节日的名义,约上三两好友尽情狂欢,释放平日工作学习的压力;对部分小孩和女生而言,圣诞节意味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礼物。如此种种简单的原因,就能轻轻松松的抓住大多数人的心,这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不具有或已失去的元素。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考虑如何重塑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加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使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特点。我们应以5000年文化的博大胸怀来接纳西方节日。过度的干涉,甚至使用强制手段阻扰西方节日的流行,不仅不能让自己成长,反而会使矛盾愈发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