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等措施。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说。(12月16日中青在线) 作为高考改革的内容之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考学生可选3门学业水平考试中成绩较高的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政策,因此,无论是广大高中生还是家长和老师,都对学业水平考试如何实施一事非常关心。 应该说,无论是国务院的高考改革意见,还是教育部的学业水平考试意见,基本上确立了高考成绩的“3+3”模式以及“文理不分科”的框架。但是,政策是政策,落实是落实,笔者认为,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仍然存在,只要学生、老师和家长都有想在高考中拿高分的欲望,在形式上不分文理的制度设计可能会在一些基层学校那里遇到抵抗,既而造成文理分科的事实。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在客观上要求所有的学生去拿高分。在3门主科的教学与考试几乎不受改革影响的情况下,学生所要选的3个副科就会成为争取最高分的目标学科。对教与学而言,有主攻方向才会有更好的成绩,6门副科全学显然不如主攻其中的3门。为了保证各科成绩有高有低,谁也无法排除学校在操作中按文理分科的形式进行教学。通常来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兴趣所在,物、化、生三科仍然会被习惯性的捆绑在一起;而政、史、地也会自觉站队。 各个学校,不需要向外界宣布文理分科,只需要将班级重新调整后,让有些班的文科课程密集一些而理科课程稀松一些,让另一些班的理科课程密集一些而让文科课程稀松一些。如此,国务院和教育部所要求的“文理不分科”也便在基层遇到了“下有对策”。到头来,高二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也便成了提前到来的高考。甚至于,因为“两次考试机会”的设立,到了高三,仍然会有大量的学生参加已经参加过了的学业水平考试。到头来,无论是学生的升学压力,还是教师的教学压力,都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是,不能否认的现实是,只要高考制度仍然存在,只要考高分才能上好大学的应试体制和丛林法则仍然存在,功利化的文理分科就仍然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地区与学校存在。这一点,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不得不提防。此语境下,如何进一步降低学生在政、史、地、物、化、生6门学科上的压力和负担,还需要相关部门多多研究对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