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网’真方便,以前办点小事就得花5块钱坐车到镇上,现在不出村,干部直接‘网上’代我办,省时省力省钱还省心!”前几天,湖北洪湖市乌林镇中原村村民李满堂到该村便民服务中心,拿到了全家3口人的3张新农合医疗卡,他乐呵呵地夸赞。(10月29日 人民日报) 洪湖市将市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连接在一起,打造政务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民政优抚、合作医疗、惠农补助等10大项74小项具体便民服务项目实行网上办理和反馈,农民不出村就能办事。这是贯彻落实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宗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典型案例,洪湖市通过建立市、乡、村三级“一网式”服务体系,推行市、乡干部到村任职,让群众找得到干部,干部帮得到群众,达到问题在一线解决的目的。 由于交通不便,某些偏远乡村群众到市里面办事需要跑很远的路,有时来回就是一天,如果不早点出发,有可能到了市里面工作人员就下班了。如果算上工作人员外出或者办事群众太多等情况,要顺利办完一件事,对于这些群众来说困难重重,有时需要跑三五次甚至十多次才行。怎样让偏远乡村群众办事不再困难,是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应当思考的问题,洪湖市立足本地实际,搭建起市、乡、村三级服务平台,以网上“代办”取代实地办事,做法可圈可点。 然而,也有些问题是在网络上无法解决的,比如征地拆迁、乡村道路建设等问题,很多时候,群众必须当面向领导反映,才能解决问题。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乡村群众对领导并不熟悉,有时即便看到了也认不出来,某些领导出门办事“车来车去”,要见一面难于登天,怎样才能让群众能找到领导反映问题呢?洪湖市通过建立市乡干部到村任职机制,以领导“下访”取代群众“上访”,很好地解决了群众见领导难的问题,值得点赞。 同时,洪湖市将市直单位、乡镇单位及到村任职的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纳入考评范围,给领导干部套上绩效这个“紧箍咒”,让他们自觉深入基层为民办事。这是洪湖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唯一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将群众纳为评价主体,让群众来评议干部工作成绩,但总体来说达到了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目的,值得其他地区推广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