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警方瞄准群众反映突出的“医托”诈骗问题,对本市医院周边长期存在的多个以欺骗为手段坑蒙患者的“医托”诈骗犯罪团伙进行了强有力打击,于8月6日、7日统一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人,依法刑事拘留109人,行政拘留1人。 “医托”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必须严厉打击,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性命。也不仅仅是损失财物,还很有可能耽误了病人最佳的治疗时间,更严重的很可能造成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早就应当对此类诈骗进行从严从重给予打击。 首先,打击“医托”主要是打击其背后的市场。在“医托”的身后,是一些不法医疗机构的操纵和怂恿。几乎所有“医托”惯用的招数都是,误导患者前去不法医疗机构就医,靠黑医看病卖药狂赚患者一把,然后从中分得一笔不菲的提成。在这一利益链条之中,显然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即不法医疗机构的存在。 其次,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医托”没有获利的渠道。针对外地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各大医疗机构还应当主动作为,拓展医疗服务的空间,包括利用网络,把“门诊建在网上”,积极为外地患者释疑解惑、网上问诊。让外地患者遭遇“医托”时能够鉴别真伪,进而让那些与“医托”勾结的“伪专家”显露原形。 再次,打击“医托”根本在于铲除“医托”生存的土壤,改善目前的医疗环境。要想真正铲除不法“医托”,就要必须取缔黑心医疗机构。既要将“医托”绳之以法,又要对那些他们为之服务的不法医疗机构,也就是滋生“医托”的土壤,应该坚决予以铲除。同时,也更要像北京警方说的那样,要始终对“医托”诈骗犯罪“零容忍”,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刑拘一起,绝不心慈手软,绝不放任自流,坚决打击不留情。 最后,“医托”诈骗之所以存在,还是源于家庭医生式的专业服务和分级诊疗的体系没有建立,患者看病的专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需要的信息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所面临的就诊风险没有得到制度性救济。 总之,面对“医托”泛滥,解决出路应当从提升医疗基础服务入手,在医疗资源失衡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基层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医疗信息透明公开满足患者需求,是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 (文\钰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