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群众路线的今天,想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更准确地了解基层的情况,就应打破传统下基层的形式,向高德荣学习,把办公室搬到群众最多、最能感受百姓生活的地方,与群众一起生活、劳动。 下基层走访旨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掌握群众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制定出更科学可行的政策。因此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放下身段”,摘掉“标签”,敞开心扉,和群众拉家常、聊民生。绝不能出于某种目的,叫上记者四五人、带着陪同七八个,搞些“花架子”,最后遭群众诟病:下访不如不访,访了也是瞎访。 下基层走访要深入群众,绝不能搞“走过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带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走过场,基层干部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忙忙碌碌搞接待,对于这样的走访群众并不感冒。事实上,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就是要轻车简从、入乡随俗,不但要“走下去”,而且要“沉下去”,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一现场了解真实情况,绝不能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为了“走访”而走访。 下基层走访要惠及群众,重视“回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基层走访就要“访”出实效来,帮助解决一些群众最关注、最急需的事,办一些为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喜欢提前通知被调研单位,被调研单位准备好几篇“汇报材料”,找来几个“典型代表”,安排几个“示范点”。领导干部来了,走一走、看一看,回去做个文儿,一个调研就成了。殊不知,这样的调研往往看到成绩容易,看到问题难;听到的假话多,听到的真话少,其做出来的文章也是“表面文章”,实际意义并不大,收效甚微。 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像高德荣一样,把自己办公室搬到农村去;而是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基层走访中,能多驻留一刻,多用心感受一番。就像播种一样,走过的脚印会被抹去,播下的种子却可以在这个地方生根发芽,造福一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