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村民感到不满的是,一部分县乡领导下来送水像是走过场。“他们是跟着送水车一起来的,坐着高级轿车。问了问情况,现场有人拍照、录像,场面热闹一阵,然后就回到空调车里”。“也就约一个小时,那些领导和随从人员也就一起都走光了!下次再来送水,就不知道是几天以后了。说是‘旱情太严重,到处都需要水,送不过来’”。(据8月8日《北京青年报》) 63年来最严重干旱,昭示了河南此次旱灾的严重程度。河南、大旱、严重缺水、绝收……入夏以来,这一系列词汇愈发频繁地冲击着人们的视听神经。如此严重的旱灾,群众所能依靠的,只有政府。政府如何作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怎样快速有效地解决群众用水吃水问题,才是当地政府目前急需思考和作为的关键。然而,在北京青年报的采访中反映出的问题,却是让见者心寒。依笔者看来,当地政府官员下乡送水的作态,还真是“标本兼治”。 面对灾情,政府主导协调,组织官员挨村挨户进行派水,这才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正确行为,也是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河南官员接受组织的委托,按照组织的要求,“深入”灾区进行派水,解决群众吃水用水的燃眉之急,直观看来,如此行为本无可厚非,也能暂时缓解灾情对群众带来的生活影响,也达到了所谓“治标”的目的,群众欢喜,官员也欢喜,皆大欢喜。然而如此治标,也必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只解一时之急与不作为毫无分别。 在下乡派水的过程中,本应该是一幅与民同甘共苦的动人画面,但是河南当地官员却是坐着高级轿车,说了几句官腔,拍拍照,录录像,热闹热闹,一个小时不到就作鸟兽散。这样的作态,怎能不让当地群众寒心、愤怒,如此官员,于百姓何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群人民的公仆下乡派水,就是为了拍拍照、录录像,对外一宣传:政府在作为,领导在一线,就似乎从根本上堵住了悠悠众口,对上对下都有交代,这或许就是他们面对旱灾治本的高超艺术。 “标本兼治”,河南当地政府如此作为,真可称得上艺术大师,这样一举多得的办法也想得到,却不愿意去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疾苦上思考、下工夫,聪明才智都用在歪门邪道上,但是这样的小聪明,注定为历史所不容,为群众所不齿。如此“标本兼治”,让群众情何以堪?唯愿当地政府认清本质,切切实实做好抗旱工作,为当地群众树立信心,共同度过大旱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