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些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好比蜻蜓点水,不仅不起作用,反而耽搁我们的时间。”7月19日,说起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和群众的工作,彭山县观音镇观音村党支部书记詹建全快人快语,“现在机关党员干部很不错,经常深入村上或联系户家中,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7月24日《四川农村日报》) 据该县“直联活动”负责人介绍,机关党员干部以直接联系服务的形式走基层,把过去党员干部下乡作调研、传精神、发号召,改成了直接为基层组织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下乡去的方向相同,肩负的任务却有所不同。通过一次次下田间办实事,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日益融洽。 笔者认为,走基层、接地气、访民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与内容,但有些干部却“水土不服”,言行上“格格不入”,举手投足间带有一种“机关味”。因此,党员干部走基层要围绕“三转”。 走基层要围着群众转。做好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多些“泥土香”。心与基层贴得越近,我们了解掌握基层的情况就越具体;心与群众贴得越紧,与群众的感情越深,我们就越能得到群众支持,工作就做得更好。 应当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埋怨基层条件艰苦,不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而是躲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满足于打电话了解情况,唯独不想着去基层走一走,不去听群众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脱离群众的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就和群众的距离进而越来越远了。 走基层要围着问题转。干部下基层要更加务实,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多些“泥土香”还要在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地方实际找准着力点,切实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新发展,使活动真正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 走基层要围着机制转。要注重建立机制、完善制度,确保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实效化。要把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扎实有效的干部要给予表扬、褒奖,并作为评优、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深入基层不到位或者弄虚作假的,要给予批评教育等相应的党政纪处分。要定期到社区面对面听取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调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