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先后在青海省就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群众来参与,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基层组织根本职责在于造福群众,百姓最大期盼就是生活幸福。要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本领,更好满足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人民网7月21日讯) 基层干部来自基层,服务于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一线宣传员,党和政府惠民措施的具体操作员,是切实为民服务的勤务员,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一道桥梁。基层干部处在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最基层,与人民群众靠的最近,贴的最紧,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基层干部工作的好不好,服务群众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干部形象地树立,影响着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程度。因此,基层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素养,从小处着手加强学习锻炼,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造福于民。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改革面临攻坚,利益面临调整,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在中央三令五申狠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的大环境下,特别是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都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在作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基层干部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最普遍,如何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群众需求的新变化,要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就在于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观点,从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 一是从吃透农村政策入手,增强服务群众的资本。基层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必须吃透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在国家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吃透农村政策不是简单的看文件,必须认真学,深刻领会,直到熟练应用为此,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政策扎根在脑子里。此外,还要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层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 一是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入手,增强交流沟通的能力。要改硬性命令为教育说服引导为主。基层干部不能动辄发号施令,遇事应多做宣传解释,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让群众对每一项工作从了解、理解、支持到自觉参与;要改指手划脚为强化服务。群众需要是服务,而不是要高高在上地发指令,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改官方意志为民意决策,广纳民意,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每项决策前做好充分的论证,顺应民意,切忌想当然,搞瞎指挥。 二是从分清主次入手,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如果考虑不周,安排不好,就会给整个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发展,影响稳定,影响诚信。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就要懂得分清主次,要善于统筹协调,合理分配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方面的工作有序推进。(顾一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