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全面启动。记者7月17日从省扶贫移民局获悉,《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日前由省直机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驻村工作组对贫困村分期分批次实现全覆盖,为精准扶贫建好“滴灌管道”。(四川日报网7月18日讯) 所谓驻村,就是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让机关干部主动与农村结对帮扶,在一些贫困村进行蹲点。这样的干部也就是驻村干部。驻村帮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驻村干部在村里蹲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不仅对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活动开展以来,大量的机关干部被派到农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成功经验。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呈现递减或弱化的趋势,甚至一些干部把帮扶工作看做是额外负担,马虎应付;一些驻村干部只注重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当前效益或轰动效应,忽视农村长远的规划和发展;一些驻村干部简单理解对农村工作的帮扶就是给钱给物打井修路,而对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的民主化管理等用力不够……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党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是工作成效大打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那么,如何让驻村帮扶工作开展的更好,使驻村变得更有意义,让我们的党和政府拥有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呢?笔者认为,“驻村”干部必须扎根在基层,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方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驻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以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获得群众的信任。 首先,要提高对驻村帮扶工作的认识,增强搞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长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要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是助力新农村建设,是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方针、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驻村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松懈和厌战情绪,情系三农,倾心帮扶,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要理思路谋发展,找准位置,真情为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坚持注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方法,深入调查摸底,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切实履行驻村帮扶工作职能,扎根基层,在“帮”和“扶”上下功夫,用行动和事实说话。驻村干部须全面了解村民家中实际情况和困难,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联系相关专家老师举办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来增产增收,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上的难题,调整农民产业结构。 此外,要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全心全意为农村群众服好务,切实帮助解决难题。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农民,只有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实惠,身边的村容村貌变好了、变美了、变干净了,农民兄弟才会相信你、支持你。只有对农村群众充满深厚的感情,才能千方百计解群众所忧、惠及民生所需。干部驻村,为群众办事,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民之所愿,做群众所期盼的事。所以在驻村工作中工作组着力以改善民生为总抓手,以服务群众为基本出发点。(顾一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