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成为新版形式主义。(新华网) 百姓问政,让政府权力运行接地气,是拉近干群关系、建立政府公信力的举措。笔者认为,本次调查仅能反映出“百姓问政“的不成熟、不规范、不系统,但不能单凭一次调查就将百姓问政定性。俗话说“人无百样好”,通常“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办好十件事抵不过办坏一件事的影响,舆论何不将焦点集中在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和百姓问政的成功经验上呢?从数字看问题有必要,但引导“百姓问政”良性发展更重要。 百姓问政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方法,是政府顺应时代结合电视电话等工具提高办事效率的产物,不是一项政治纪律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系统的评判标准。目前,全国开通“百姓问政”的行政区域少之又少,整体成功的经验案例更是鲜为人知。“百姓问政”需要从运作中总结,在摸索中完善。但不可否认,“百姓问政”运作得好是“执政为民”的风向标,是有必要的,只是目前未达到广大群众的期望效果。那么如何运作好“百姓问政”,做实“执政为民”呢? 笔者认为,一是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转变工作作风,让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种举措联系实际。二是建立台账,设立办结时限、预期成效,进度跟踪,设立以激励为主、鞭策为辅的考核制度。三是引入社会监督。办结情况、办理成效定期公示并接受民众监督,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公正的、客观的加强正面的案例的宣传,推动“百姓问政”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