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离任时,将对其任职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考评,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7月13日《四川日报》) 追求GDP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长期以来让各级地方政府成为GDP的主要承担者,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唯GDP论英雄。唯GDP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四大扭曲:第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抑制了市场的配置功能;第二,盲目上项目,制造出大量低效的GDP;第三,保护资本利益,而不顾社会和环境所付出的高昂代价;第四,“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去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划分办法,将各县市区按平原、丘陵、山区三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指标体系》。 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避免更大范围的资源滥用和环境毁损,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必须用绿色GDP作为政府和干部业绩的主要衡量标准,把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考察领导干部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从而推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把各级领导干部从过度重视GDP引导到重视可持续发展上来,用绿色GDP考核领导干部是否始终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用“绿色GDP”考核政绩,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如何考核“绿色GDP”?专家们争了好多年,到现在看法也不一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能等专家们达成共识再行动,只能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到实践中寻找答案,进而凝练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法、原则,为制度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恢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非但没有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反而给当地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让它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连年保持较快增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都呈现出了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