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副部级官员,村干部为了讨好他,一直给他父亲发放低保。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说白了就是送人情嘛,这坚决不行!”近日,这条李克强总理“拍桌子”消息被各大媒体曝出。(中国新闻网) 基层低保底线频频“失守”,不断出现“错保”“关系保”的漏网之鱼现象,让真正该享受的人群还继续在贫困线上挣扎,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一是基层低保管理不严。往往需要吃低保的人群都在基层一线,决定他们是否能吃上低保的也是基层的“九品芝麻官”,诸如社区主任,村支书等,他们很大程度上对吃低保的对象有“一票否决权”,所谓成也“主任书记”败也“书记主任”。 二是“谁最穷”没有具体标准。公众一直认为,“最穷”的人群是享受低保的最佳人选,但是这个标准谁来定?怎么定?很难有统一准绳,个人收入涉及隐私,也有一部分群众不愿意配合。 三是缺乏相应监督机制。吃低保的对象,由于缺乏准确到位的入户摸查等多方面原因,他们的家人收入情况并不能保证全部正确,从而影响了发放低保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是惩治“错保”“关系保”力度不够。对于基层低保错位现象,目前惩治力度不够,很多及时纠正就能“一笔勾销”,缺乏合理科学的有效管理,只有加强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同时增强制度管控,让地方不敢“错保”不能批“关系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