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人数为701万,报考人数939万,录取率达75%。这个比例无论怎么说都算高。那么,当前中国有多少青年在高考年龄段呢?查1995年,1996年和1997年中国出生人口(今年18岁左右),分别为1693万,1520万,1450万。今年高考的主力,应该是1996年出生的青年。这样看来,有超过1/2的青年走到了高考的门槛,而接近1/2的青年可以上大学。 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可以揣摩一下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在今年的939万报考青年中,假设复习生为1/9,那么,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人数约为800万。而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应该基本都进考场了(有一些中学为了使大学入学率显得好看,动员一些学业较差,没有升学可能的考生不参考)。800差不多为同龄青年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大约有一半青年上了普高。 那么,从初中到高中的入学率是多少呢?网上可以查到一条消息,称2013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毛入学率85%。实际招生人数为1598.74万。这个数字与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相当。在这一数字中,包括中职人数754.13万,约占47%。另外50%以上,也就是大约800万,上了普通高中。跟上面推算的数字吻合。 这么推算起来,说明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口,基本都受完了义务教育,继而又基本接受了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毕业又有也许“不能再高”的比例再受大学教育。如此这般,说中国教育已经基本满足了国民的需要,是不过分的了。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奋的消息。当然,我们也可以猜想其中有一点水分。义务教育阶段失学的孩子应该并不难发现。去年下半年,我去过一个村,二十多户人家,十几岁的孩子都没有上过学,这种情况应该比较罕见,但在当地有关教育状况的文件里,大约是没有记载的。所以,我们应该承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一定数量的流失,高中阶段还应该多一些。但也可以相信这种情况应该比过去少多了,而且是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在偏僻的山乡留守,缺少亲人照顾,而当地尚乏住读学校的情况下。 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说,中国现阶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已经有能力把应该上学的儿童和青少年收入学校。那么,以后中国教育面临的就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 分别说来,小学,中学和大学各自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小学,由于农村人口急剧减少,最容易把一些孩子抛下。农村寄宿小学显得相当必要。而农村和城镇教育资源差距增大,农村孩子千方百计去城镇上学,使城镇中小学出现“大班制”。在2013年,中国有普通高中26868所,师生比为1比15.47。这说明普通高中教师人数不够,也说明普通高中教师的辛苦和学生学习环境受到限制。 教育的区域差距亟待改善。例如,今年宁夏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计划数为51201人,报考人数64174人,表面上看,录取率约为80%,比某些发达城市还高,不过,这可不说明宁夏的教育发达,而是涉及到当地青年报考的比例,以及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照顾,因为宁夏是六百五十多万人口,才六万多青年报考。 大区域的教育差距有经济差距的背景,需要国家宏观干预。而同一个经济区域的教育差距,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距,则很大程序上是同一财政区域的投入差距造成的,可以用均衡的财政投入来改善。以后,或许应该树立一种观念,财政拨款的公共教育,要尽可能做到各学区公平分配,“贵族教育”应尽可能让“贵族”出钱。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教师素质都是一个问题。现在这一批教师,不少是当年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就当了教师。而当年上师范,可能主要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职业志愿。那么,最好以后是使教师成为一个高大上的职业。就像医生、律师和法官一样,需要专业培训才能上岗。职业教育的师资情况可能比普通高中还要勉强一点。2013年我国中职12663所,接近普通高中的一半,但多数职高教师本身就没有职业训练。 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和教育素质的主导因素。虽然从来都说“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让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同等资历的公务员水平”,但实际上,各地都一样,最好的建筑都是公务机关而不是学校,公务机关的勤务员也不会羡慕教师的职业,公务机关食堂的午餐,也不是学生食堂可以比拟的。 另一个观念是中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社会和家长中存在读书就是为了升学,升不上学读书就等于没用的观念,而学校教育长期迎合着这种观念,到了普通高中,考大学成了惟一的目标,音乐美术被取消,甚至体育也不要了。这也是必须改变的。 然后说到大学教育。新时期的大学教育规模迅速壮大,到今天已经可以把一半青年装进去,虽然是拥挤了一点。它的基础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大学,数量并没怎么增加,通过两个方面增加了容量:一是学院变大学,科系变学院,新增专业,与此同时,几乎都建了新校区,于是容量倍增;二是几乎都建了一个或多个“二级学院”及“三级学院”(其中多半是“挂靠”在它名下私营大学),私营大学更是努力向国家要招生名额,只嫌其少,不厌其多。 大学当然也存在教师水准的问题。跟中学不一样的是,代表一个时代水准的大部分专家学者,都在大学里蓄养着,但大学教师也确实存在相当程度的滥竽充数。中国大学整体的学术水平和人文环境都不能跟水际水平相比,其中,私营大学比国有大学更差一些(也许它们最终大部分会自动转为职业教育,这或许不需要行政干预,而应该让市场去选择)。但跟中小学一样,应该担心的也不是教师水准,而是大学的环境,只要有严格的学术制度,按照现代规范办学,大学师资水平也很容易提高。 中国的大学虽然还没有大师,但大楼已经有了。无论国有大学还是私营大学,新建的校园都非常气派,占地都非常广阔。在许多城市,可以看到平地建起了大学城,壮观之极。这堪称教育史上的跨越式发展。以后的事情就是如何珍惜这一步到位的现代物质条件,办出现代化的大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