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加大公布力度,不仅因公出国的人数、公务车的数量都得说清楚,“三公”经费增减也得对公众明示,这是大河报记者昨日从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中了解到的。《意见》要求: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有关情况,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大河报 6月13日) 对于该《意见》的发布,相信众多群众一定同笔者一样,双手赞成,拍手称快。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群众而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畅对于各种政府下发的政策法规既有强烈的知晓欲,但往往又难以从政策性语言中把握全局、领会透彻,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造成对一些政策的一知半解或者南辕北辙,进而影响到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的难以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 从某些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如果只管制订发布政策,不建立相应的解释说明渠道,就会造成群众想了解却找不到及时有效的途径。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政策的制定者和享受者信息不对称,难以在既定的时间内让群众知悉、受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当前,对于畅通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沟通的平台是一项重要工作,是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是政府部门真正办好群众事的重要标准,所以,政府必须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群众实际的有效的方针政策,并通过最快的、最方便的途径让群众知悉,才能让群众真正受益。比如借助互联网,通过开通微信、微博,第一时间向群众发布各种涉及民生的信息,并做好相关的解读工作,让群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才能实现信息对称,让群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