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紧紧扭住‘四风’突出问题不放,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并更加详细地列出整改事项“清单”,提出促进整改的具体措施。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作风整改不能‘自弹自唱’。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让人民群众有机会、有渠道对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进行监督、评判,甚至否决。(四川日报网6月12日《专家:中共反"四风""中盘"再发力》) 作风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重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任伊始就拿出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各地积极跟进……一些长期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不良习气、沉疴顽疾逐渐好转,党员干部作风为之一变,“改作风”取得了初步成效,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许。这些成绩得益于对制度细节的注重和完善,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各地公布的实施细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对改作风的要求体现在一个个细微之处,干部群众一听即明,一看就懂,便于执行和监督。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党的一切事务,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作风整改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持之以恒。刘云山曾强调,“领导干部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让群众来监督、来评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因此,在作风整改过程中,要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整改是否有成效的标准。群众是最强大的监督力量,依靠这种力量,不良风气“潜伏”再深也能被发现,四风问题“穿”再多“隐形衣”也能被识辨。 自作风整改全面铺开以来,“四风”问题得到有力遏制,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作风建设松懈。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形式多样,集中表现为“四风”,因此,作风整改要常抓不懈,要持之以恒纠“四风”,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并且在整改过程中不断创新方法手段,进一步加大群众参与、监督、评判力度,才能彻底揪出“四风”问题,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从而让作风整改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改作风的本质是规范权力运行,目的是密切联系群众。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好的净化剂,广大群众对不良作风深恶痛绝,对转变作风寄予深切期待。作风转得怎么样,关键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应当是改作风的客观评判者。因此,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必须要确保群众监督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畅通群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广开言路、广纳众言,对于群众的检举要及时跟进、反馈和处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另一方面,要真正重视群众反映的机关作风问题,建立完备的反馈和奖惩机制,让群众愿意并且主动参与进来。(顾一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