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世勇,59岁,在安徽省六安市工商局当了十几年的科长。5月13日,安徽省六安市举行“2013年度万人评科长”总结表彰大会,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老鲍得了92分。按理说这是高分,让他没料到的是,141名科长中,自己居然倒数第一,被评为“不满意科长”,并被免去职务。近日,鲍世勇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发帖,就考评体系提出质疑。对此,六安市效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评体系确实过严,今年会减少“不满意科长人数”,但去年的结果不会改变,因为这就是规则。(6月11日 人民网) 用群众的测评决定官员的去留,的确发扬了民主作风。从正当性来讲,评价官员时引入民意、采用民主测评的方式,当然没有问题。可是,群众投票表达意愿可以,有关方面据此得出“不满意科长”则不可以。这是因为,从制度的范畴看,依据法律,对公务员考评的结果只能是“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而“不满意”则远离这个范畴,它只关对比却不一定体现实质。 监察官员要动真格,发挥好媒体、群众监督的作用,也可以用行政问责等现有制度,让不作为和腐败的官员无处遁形,这种监督效果比单纯的票选惩戒作用要大得多,效率高且成本低。明察暗访,再加上群众的票选,这种行动没有制度可循,也留下了人为操作的漏洞。甚至可以说“万人评科长”比的是科长们的公关能力,谁关系处得圆滑,露脸露得频繁,自身形象包装得好,谁就有可能得十佳,这显然违背了评选的初衷,“万人评科长”倒沦为公关能力的训练阵地。 各地正在尽力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引入民意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尝试,这无疑是好事。不过,“不满意科长”显然成为了其中一个特例,这样的测评不免有些极端——把民意测评简单化,在践行不充分考虑到科学性,没有正视严肃性,没有防备“误伤”的可能性,那么,这依然与民众的真正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