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夺刀少年”无法参加高考,教育部同意为其“补考”。类似正能量的高考新闻,当然值得传播。能量有正必有负。传播正能量,也不能回避高考的“负能量”事件。高考如战场,战场无法秩序井然,出现闪失不奇怪。不过,每年高考期间,类似的事例多了,且绝大多数是因为考生或者家长的“马大哈”酿成的一桩桩事件,就不能仅仅当作高考花边新闻来读,有反思的必要。 以今年的高考为例,日照一考生以为数学4点开考,本想着能考个满分,却因为自己迟到而没能进入考场;成都女孩衣服有金属拉链,导致无法进考场,其妈妈急得哭了,最终总算有惊无险。(《成都商报》6月8日报道)此外,还有班主任老师睡过头,几十名考生拿不到准考证;学生出门忘带准考证,或者途中丢失准考证,并且类似的事情并不孤立。至于走错考场、差点找不到考点的考生,更不是个别现象…… 类似的高考囧事,通常媒体披露了,人们议论几句也就基本淡出公众的视线。到了来年高考,囧事照样发生,关键是类似的囧事依旧不少。由此,我们是不是该问一句:高考囧事的“马大哈”们,为什么总是前赴后继,没长点记性呢?也许,高考囧事的考生,基本没有复读再战的机会;也许,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一辈子也就陪孩子考这么一回。下一个高考季节,考生换了,考生父母换了,今年的“马大哈”考生和家长没有告诉下一届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甚至个别老师时过境迁也遗忘了曾经的尴尬。这样,“马大哈”们走马灯地换,以至于有媒体列举了高考的常错事项。媒体的提醒固然必要,可惜没有提前,况且也不是每个家长都能事先仔细阅读过这方面的报道。所以,囧事还是年复一年地发生了。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要重视细节,则又有点难度。考生提前看一下考场,找不到考点、走错考场的概率会不会降低?重大事项拒绝马虎,还至于坐错车、忘带或丢失准考证吗?考场规则宣传到位,家长会不会没注意孩子的衣服是否符合规定呢?如果班主任老师不那么自信,把准考证发给学生,自己去不去考点并不重要,相反,自信过度惹出了麻烦。这样看来,高考囧事的“马大哈”们,有老师,有家长,有考生。重点在于高考的考生多数18周岁了,属于准成年人或者标准的成年人。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如果在人生紧要关口出现疏忽,又给如何让人放心地步入社会呢?假若一次囧事能改变“马大哈”们未来的做事粗枝大叶的习惯,也未尝不是好事。就怕囧事经常有,“马大哈”的影子一直徘徊在自己身边,这才是更要命的事情。 远离囧事,需要多点责任心,多点细心,少点马虎。高考检测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更包括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果全社会能意识到这个道理,并严肃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形形色色的囧事还多得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