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兰西县的党员干部“精气神”足了,大下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更加自觉,而且办法更实、招数更多、效果更好了。“走进一公里、拆掉一堵墙、换回一颗心”,党员干部和群众真真切切坐在了一条板凳上,没有了距离,相互之间的心也热了。(6月6日 新华网) “夜话小康”,是兰西县走群众路线的一个创造。农忙时节,驻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到农民家中听民声、解民意,有针对性地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兰西县500名干部举办“夜话小康”上千场次,770个自然屯全覆盖。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利用充分利用晚上群众休闲的时间,听取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让“夜话小康”成为干部服务群众的好抓手,值得肯定。 现在农村群众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里的群众往往年岁偏大,文化知识相对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如果你让他们正儿八经地坐在会议室里,很多群众会很不习惯,甚至给人手足无措的感觉,这时你要叫群众给你说说知心话,真心话,可能是难上加难。然而如果你晚上和群众一起端条凳子,大家一同坐在群众院坝头,在皎洁的月光下,大家天南海北地唠嗑唠嗑,群众和干部就会慢慢地熟悉起来,热络起来,这时你再和群众说心里话,真心话,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困难,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此看来,兰西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晚上时间到农民家“夜话小康”,在夜话中听民声、解民意、知民情;在夜话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在夜话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扶群众,化解群众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这样党员干部就可能充分利用“夜话小康”这个抓手,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和群众心心相印,服务好群众,真正地为群众办他们想办的好事和实事,确保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满意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夜话小康”的创造,充分说明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举到头上,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服务,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