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出现的学者或官员用错典故而引发的笑话不少。有的将“罄竹难书”用作褒义词,有的将“渐渐入港”用在形容事情已经到位上。更有甚者,有人将网络上网友编的假典当作文史典故引用,引发了媒体的批评。典故虽小,反映的却是领导干部的学风和作风。(新华网 6月6日) 其实,很多领导干部在讲话时都会引用典故。温家宝总理就常引用一些古代诗词或典故来说明一些问题,因为温总理对诗词典故很有研究,所以经常旁征博引,运用巧妙,令人赞叹。但是有的官员“典故”素养却很低,居然将“罄竹难书”用作褒义词,将“渐渐入港”用在形容事情已经到位上。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他们的虚荣心在作祟,本来想显摆一下自己,没想到弄巧成拙,成为他人的笑柄。反映了我们的部分官员没有真真潜下心来将书读懂,将学问研究透,也折射出了官员学风和作风的浮躁。 不可否认,在讲话中加一些典故会让整个讲话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不合时宜的典故或者网络不真实的典故就会谬之千里,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诗词典故旁征博引,必须首先要了解其意思。有些官员确实有些矫揉造作之嫌,为了展示自己的博学多才,爱在讲话用一些典故来强化表达力,顺便显示一下自己的水平。他其实并不懂典故的真实意思,经常牛头不对马嘴,闹些笑话也丢了丑。其实,不懂典故根本没有必要去用,每个人的讲话风格不一样,只要把事件讲清楚就行,何必做那么多修饰,如果不知其意,胡乱一说,反而会增加讲话的负担,更会让听的人反感。 领导干部用错典故,损害的不仅是自身的形象,更会给党的光辉形象抹黑,所以领导干部多读典故、用好典故很有必要。领导干部如果想引经据典,就必须沉下心来学习,了解典故的真实意思,做到活学活用,不要硬搬硬抗,用真实的情感和意境去感染每一位听众。笔者希望,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抽点时间来读经典,从经典中学习治国理政的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在学好经典之后还要用好经典,不但要嘴巴上说的好,更好把经典外化为实际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