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上月通报情况进行了统计梳理发现,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共通报全国各地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256起,点名曝光361人。361人中,乡镇领导干部是违反“八项规定”的高发群体。(中国青年报6月3日) 乡镇领导干部权力不大,然而所占的比例确实不小,并且作为基层一线接触人民最为频繁的群体,更具有领导干部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而近来,干群关系出现裂痕,乡镇领导干部占着不可忽视的位置,而作为“高危人群”的乡镇领导干部到底“危”在哪里呢? “危”在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一把手负责制及责任制,也就是说给予一把手无限的权力,即便义务对等,然而基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权力无限放大,责任无限缩小,权责不对等,也就使得一把手成为说一不二的土皇帝,也自然使得基层单位思想引导出现偏移。因而限制一把手权力,规范权力并且加以义务的牵制,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显得十分的重要。 “危”在监管。所谓“上级监管太远,同级监管太弱,下级监管太难”成为监管的一大诟病,而监管的漏洞和不足,无疑是给制度放了一个口子,而本身制度已经存在缺陷,加之监管的不给力,无疑是雪上加霜。因而加强监管力量的建设,加强监管的引导和完善,成为弥补制度不足,亡羊补牢的必经之路。 “危”在教育。基层不管是在待遇还是升职空间上,相对都是受到限制的,因而对于乡镇公务员的素质而言,也就相对更为薄弱一些。特别是在艰苦地区,对于招考也放得更宽,这是社会现实不得不低头的地方,但是却不应该成为干部教育不对等的理由。准入门槛的降低,已经使得基层干部在整体素质上面有了缓冲,因而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继续教育,不断的灌输全新的理念,不断的给予冲击和警示,才能更好的引导基层干部的全面发展。 乡镇领导干部成为“高危人群”或许是必然,然而却也不是必须,只要多方面的配合,多管齐下,也完全可以将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因而加强对基层的管理重视,让基层权力更加规范,让基层干部素质整体提升,才是更好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