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当前在中央关于清退超标办公室等规定的落实中,怪象频出,导致有些单位清退办公用房成为形式,有些则带来了新的浪费。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在清退超标办公用房的同时,更应考虑“清退之后怎么办”,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处置方案,以避免清退工作“虎头蛇尾”。(5月29日 中国新闻网) 201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对占有、使用的办公用房进行全面清理,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占有、使用办公用房的,应予以腾退。通知下发后,各级党政机关纷纷积极落实,开展了一系列清查、腾退工作。 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单位在清理中存在的弄虚作假,有的单位却搞“假合并”,有的办公桌“就是挂个名”,有的单位给超标的领导办公室打隔断。也有一些是严格按照政策进行了办公用房清理,在清理过后一些滋生的问题继续存在。 办公用房超标已经定居,清理过后肯定会存在着很多空房。中央起初的目的不准党政领导干部奢靡浪费,但在清理后,办公用房的空置,没有发挥其用途,这无疑又是另一种浪费。 笔者认为,首先办公室整改能真正地落实下去,一些地方在当前的“清房改革”中仍遭遇“应付式”清理方式,只是低估了公众的智商、考验公众的耐性。在中央狠刹破除“四风”的今天,党员干部这样的执迷不悟、贪图安逸,想要“打马虎眼”、“蒙混过关”,等待的必将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惩处。 再次是清理出的空余办公用房还必须适得其所,无尽所用,形成一套空余办公用房操作性强的处置方案,避免浪费再次产生。要下决心让资产活起来,避免清退办公用房工作走形式、走过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