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种原因,学校又将这些指标和任务具体到了每个班级。 杨隽说,分流一部分差生,对学校来说,最大的好处还是在于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 杨隽解释,不参加高考的这部分学生不算在高考的总参考人数里面,相当于分母减少了,比例就上去了;另外,参加高职单招相对而言比正式参加高考容易一些,就增加了学校的录取率。 “升学率直接关乎学校的生源问题,学校出去招生必须要拿数据说话,比如升学率,比如上重点本科的人数,比如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重庆市南川中学的老师邓兴洪告诉记者。 王华同样告诉记者,学校把差生分流出去最后还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和增加上重点本科的人数,比如把差生和优秀的学生分开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就不容易受到影响,成绩会更稳定一点。 然而,也有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升学率重要程度已经逐渐开始淡化,“因为现在的学校,升学率几乎都是90%以上”。所以好的重点中学一般会抓上重点本科和清华北大的人数。 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德清教授介绍,一些地方教委为了鼓励和调动地方学校的积极性,会根据学校的升学率以及重本上线率来拨发鼓励性的教育经费,“每年的教育经费都不是一次性经费,比如2014年的教育经费会在2013年底拨一次,2014年下半年再拨一次,但是下半年这一次会根据高考升学率和重本上线率来拨。”王德清说。 “由于中国高校还未完全普及,还处于一个从精英到大众的阶段。”王德清说,我国现在升学率是60%~70%,没有达到100%就会产生分流,实际上高考成绩就是一个分流的体现,制度已经决定了会分流,这是一个自然现象。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唐余方 那些被分流改变的人生富士康的高三学生 5月19日晚上七点半,当高三的学生都坐在教室里安静地上着自习时,18岁的王科未却刚刚起床。他和同伴一起走在去往富士康食堂的路上,吃完饭后,他将迎来来到这里的第一个夜班。 5月8日,王科未刚刚过完18岁生日。再往前推半个月,未满18岁的他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西永的富士康。之所以来到富士康工厂打工,是因为他们刚刚结束了高职单招,无事可做的学生们因此把打暑假工的时间提前了。 王科未是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的高三应届生。据他介绍,在这所普通中学,他所在班就有三十几名学生去参加了高职单招,最后有二十几名学生被录取。除去退学和挂学籍未上学的学生,这个总共有74名学生的班级在高考前几乎被“分流”走了一半。“每个班去读高职的都很多,但是我们班是最多的。”王科未说。 单招结束之后,在同学的介绍下,王科未来到了富士康打工。而和他一样来到富士康打工的同学,前前后后一共有13名,其中有两个女生。这13名学生大多是单招录取上了的,也有单招没录取上但却退了学的。这群十七八岁的小孩就这样匆匆告别校园,提前进入了社会。 王科未的班主任刘立平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班上的确有三十几名学生去参加了高职单招,不过最后只考起了13个。 来到富士康之后,王科未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但他仍觉得工作挺轻松,“就是时间太长了。上一个月的白班,一个月的夜班,我这个月上夜班,从晚上八点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王科未告诉记者。 在生产线上,王科未每天都按照线长的要求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往电脑的后盖贴Logo,另外就是给部分电脑零部件“烧毛边”。 刚来的时候,王科未贴了五天晚上的Logo,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受不了了,跑去辞职,最后被线长劝了下来,工作到现在。这个18岁的小孩对这份暑假工的唯一抱怨仅是“工作时间太长了”。 快到八点,王科未打好了饭,这是他今天的“早饭”。可是没过多久,王科未又听到了集合的命令,他只有匆忙挂掉电话,跑去开始又一天的夜班。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唐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