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网友在人民网留言称“甘肃和政县26个政府部门13年来给餐饮企业打‘消费白条’,欠款60余万元”,称好几家单位换了几任领导,都只承认欠账但没有解决。当地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督促涉事部门制定还款计划限期还款。(5月20日 京华时报) 13年的持续打白条,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将吃饭打白条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因为政府部门官员升迁调动,政府部门机构合并撤销,白条始终未兑现。13年,光想想就是一笔糊涂账,这么多年过去了,换了那么多领导,谁愿意冒着胡乱动用公款的名头为上任买单啊。60余万,对于一个县来说,县政府随便从那个地方统筹一点资金也就能解决的事,但是对于一个家族企业,13年来60余万一直被拖着得不到兑现,资金周转不灵,企业本身可能已经因为资金链而导致了崩溃。而打白条可是政府部门,企业想的是即使冒着得罪他们的风险要回了这60万,解决了目前的资金链问题,到时候也讨不了好,到时候政府部门联动对企业连续不断的进行各种检查,也是自己吃不消的。因而对于政府部门 “打白条”的行为,企业只能一忍再忍,不到逼不得已无路可走绝不会冒着被摘牌子的风险去“倒逼政府”。而企业的低声下气,忍气吞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当地政府部门在接待工作上的不正之风。这股不正之风起初可能只是因为日理万机而无意中忽略了兑现白条,但也可能是因为宁愿鱼肉百姓也不愿担责。 在中央八仙规定出台以后,政府接待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规范,违规接待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接待以外的其他方面仍然存在各种白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拖欠施工工程款、办公用品费用等。白条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部门鱼肉百姓的形象就不可能在人民群众心中消失。 笔者以为,对于白条问题,政府应该从制度出发,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规定。做到谁主管谁负责,除特殊情况外在一定时间内未兑现白条的,相关负责人自掏腰包给予相关企业、个人适量滞纳金。做到对待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平等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消除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