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灵寿县城古城西路51号,有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这里就是灵寿县委大院所在地。这些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灵寿县委沿用至今。(人民网 5月14日) 灵寿县委大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外表很干净,内里已经破败不堪,有些砖都风化了,外面是刚粉刷过的。如今,县城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与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样破旧不堪已用60年的的县委县府大楼是有机会改变的,只不过每次都“让位”给了民生工程,2008年,县里筹资1300万元准备建一座综合办公大楼,以解决办公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把这笔钱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取暖问题,使全县262所农村中小学校的2.3万名学生告别了煤炉取暖的生活。 这让笔者想起了前段时间,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一组关于寻访县委大院的专题报道,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那些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最美县委大院”的,实际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红砖瓦房,或木楼合院,古旧朴实甚至寒酸破落。但是,对这些县委大院,老百姓就是打心底喜欢,因为给他们一种亲切的感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些老旧县委大院相对应的,是各种便利的市政设施、漂亮的学校、整洁的医院。 此时,那些头戴国家级“贫困帽”而又大肆兴建“豪华衙门”的地方政府又没有感到一丝羞愧呢?那些声称侵占农民优质良田,兴建政府大楼是为了挣面子的领导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思维有一丝可笑呢? 这种“悬殊”的对比让笔者感慨,真正沉下心、俯下身为民谋福祉的党委政府,是不会搞那么多花样的,只有视百姓这个群体为大体,视群众利益为大局的领导干部才是最美的,也只有坚持“民本位”的领导干部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雨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