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市区自行选聘的,目前共有20.6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 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还不健全,基层组织在逐渐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法制化,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学生村官属于村级特设岗位,是由中央或地方统一招录并按程序分配下去,不用参加村里选举,不是宗族利益的代表,而且大学生村官一般不是本村人,有的甚至来自外县外省,避免产生不公平和利益集中现象。 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改善农村现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等的主要措施。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村干部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处理村级事务基本靠自己以往的经验和阅历,难以应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难以担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思想观念开阔,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处理农村发展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培养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农村一线工作经验,对农村的认识不够,对农村情况不够了解,在政策制定及基层管理上脱离实际,不能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农村全面发展的政策和管理手段。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农村基层实践经验,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有着积极作用。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2008年,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先后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启动大学生村官政策以及从高校毕业生中应征入伍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村官单项就解决了2.8%的就业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