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外流动,在家务农的都是年老或者年小的。对于发展党员难度就是在这里,没有发展对象。年轻的都是小孩子,大人都是老年人,然而,农村有正是需要年轻有为的人来带领,更需要年轻的致富能人。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刻不容缓。 一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大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与党组织联系不多,这样就弱化了青年农民与党组织的联系,致使党组织在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方面较机关、工厂要困难得多。 二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外出务工经商机会。一大批农村青年走出家门,加入了“打工族” 的行列,导致部分受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的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中断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形成了对他们培养、教育的间断。 三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农村青年错误引导。认为当村干部吃亏,当农村党员更吃亏。整天忙来忙去都是为了别人,自己的地还得自己种,自己家的活还得自己干。工资低不说,还得不到及时发放,没什么干头,真是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己园。到头来老婆孩子都不喜欢,何苦呢?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青年怎会积极要求入党呢? 四是少数青年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围绕经济建设转,国家不也是提倡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吗?唯有挣钱才是正事。认为入党后要学习、开会、交党费、过民主生活会等,比较麻烦,不自由,耽误挣钱,得不到任何实惠,还要事事带头、处处讲奉献,太吃亏。 五是部分农村党支部尤其是支部书记对发展农民党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求过高,求全责备,使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入党是高不可攀的事,态度由积极变成消极;有的甚至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害怕挤位子,而长期不想或根本就不愿发展党员,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村青年要求进步的积极性。个别村干部为了维护本姓本族的利益或巩固自身的势力范围,往往相互制约,造成一些村长期不能发展党员或产生“近亲繁殖”现象。 六是个别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班子成员素质低,不以身作则,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造成部分农村青年不积极或根本就不愿靠近党组织,更不用说入党了。 针对农村没有发展对象的现状,科学规划,加以针对性的解决。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作为考核村党组织责任人的重要内容。 二是实行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双向管理制度。镇党委与输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委托当地组织配合工作,齐抓共管,并在输入地建立临时党组织和团组织,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培养教育。 三是拓宽路子,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和培养。(1)及早动手,认真抓好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广大青年农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处处讲贡献,事事讲奉献,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一代的头脑,让他们向往党组织,靠近党组织。解决好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的问题。(2)建立适应基层组织建设需要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镇党委规定,每村每年要在村组干部、村组企业、回村知识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中择优确定2~3名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进行培养。(3)坚持镇党委成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通过驻村包片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教育、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重塑党支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威信。(1)加强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素质,指导群众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党组织为民办事的实力,并通过各种服务组织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领域,切实为农民办实事。(2)坚持富民与富村相结合,采取个人与村联办,组建股份制企业等形式,吸引和引导农村致富能手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做出贡献。(3)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严格控制财务开支,树立好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威信。 五是对于宗族派性干扰,班子内部不团结,工作不积极、消极怠工,个别党支部书记怕挤位子,影响组织发展的坚决予以调整。 六是注意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做好推优工作,把优秀团员推荐作为党员发展对象重点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