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7日开始到3月6日,广州市首批公租房意向登记正式展开。据广州市住房保障办17日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首日仅有242户家庭成功进行登记,意向登记的热度不高。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广东佛山、东莞等地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只能望洋兴叹。(2月19日新华网)
早前,在2009年3月11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对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政府又如何解决。当时的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给出的回答是:要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也就是这场对话第一次将“夹心层”的苦涩如此高规格地铺陈于公共视野之中,也第一次给出了清晰的解决路径。
然而,在我们正在为这一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拍手称赞的同时,却出现了类似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公租房空置的怪异现象。可想而知,一边是火热开建,一边却是冷清空置,在这场公租房建设的热潮中却不得不面临遭遇少人问津的尴尬。究其缘由,众多的矛头都指向了“申请难”。
然而,针对公租房的具体申请条件,全国各地区的政策略有所差异,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申请一套公租房到底有多难?答案是——至少需办7个证等90天。于是,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只能望洋兴叹,最终导致民众对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评价不高,对保障房的供应数量和公平分配,评价都以不满居多。
也正因为如此,本是惠民举措的公租房就逐渐在群众的质疑声中沦为了“空租房”。然而,当如此空置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很值得反思了,如此繁琐的审批手续必定在于地方政府机械地理解中央的保障房政策,一味追求完成表面指标任务,而不去真正关心老百姓的需求,结果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没有解决到实际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公租房建立的初衷既然是旨在解决部分困难人的住房问题,那么,理应惠民才是根本,切莫因为繁琐的审批就造成忧民之举,进而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拒之门外。所以,还请相关部门引起重视,简化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真正还实惠于民,还方便于民,让他们早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方飞君) |